佛弟子文库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梦参老和尚  2022/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佛所说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因为有住分别的,无住了,当你布施时候行布施度,布施波罗蜜怎么样达到般若波罗蜜?布施度不住,就三轮体空,不住色布施——不是色相的。

我们都是色相布施,以物质为布施,以法布施——我念部经布施,又住到经上头去了,经也是属于色法。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这样子,离开色,离开色叫离开声、香、味、触、法,离开六尘境界,不要执着境界相。

谁来执着境界相?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中间还有个法,这叫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中间还有个分别。因为根对色的时候没有分别相,根对色,眼睛看见色它没有什么青、红、赤、白。你能够看见青、红、赤、白的,这个中间加个识。根对尘,六根对六尘中间加个六识,这叫十八界。

菩萨不住色布施,也不住六尘境界,也没有能施者,也没个受施者,这样才真正地能利益众生,这才叫真正的布施。

菩萨他做好事、行布施、供养给众生,他没有能施的物,也没有受施者——谁来领受你的布施?也没个能布施的人,这叫“三轮体空”——能施者、受施者、中间所施的财物都没有,这叫非住,这叫无所住。

因此在你行布施度的时候供养给众生、散你的七宝财物的时候,“不应住色布施”,不要住在相上,就是施无所施,没有能施者、没有受施者、没有所施之物,这样来布施。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假使要心有所住,我们从现象上说,这个物质有限的,无住是无限的。“无住”就是这个东西大小、方圆、多少,一切没有相、没有住,无量。即无有受施者,所施的遍法界——能施的物质遍法界,你施者(能施的人)心包虚空,无量,三个都无量。

假使要心有住,非住,那个住不是住。为什么?不是非所应住,不该住的不要住,住不住。住在哪?住在功德上。我们说功德、供养或者修塔寺,功德是什么样?是什么相?我们念一部《金刚经》功德无量,这无量相是什么相?要有相可就不是无量了,因为无相才无量。意思就说你不执着,不执着是普遍的;执着是点,一执着就住在一个点上,不执着就普遍。例如供养僧,这是你意供,你能看见那些大阿罗汉、诸大菩萨来应供?你见不到,无相。

假使说我们在供养的时候,你心里观想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这是无相的。你一执着,我只是供养普寿寺的,这就是有相。你这不执着,不止五台山了,不止娑婆世界,我们一观想就三千大千世界,也不止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去,你清晨吃饭以前到十万亿佛国土去,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供养完了,又回到了极乐世界用早斋——这就是心力,一作意就是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何谓财布施

问: 何谓财布施? 慧律法师答: 其实一切施,一切福田...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只一念间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故儒云:人心惟危...

「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做事」对吗

问: 有老师父开示说: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

恭敬供养能得五种功德福报

古印度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世...

为什么会有魔和鬼神来干扰呢

举要言之,若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起诸烦...

布施供养,广结善缘

佛教非常重视结缘,不但结缘还要结善缘要广结善缘。但...

金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从前,有一个人很会做生意。他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适宜...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不要把回忆拉到现在来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

【推荐】一切都顺利,其实祸根就种下了

我们归依佛、归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佛教词典】善识食

【善识食】 p1138 集异门论一卷五页云:云何善识食?答...

【佛教词典】自性遍计执

【自性遍计执】 p0600   世亲释四卷十六页云:自性遍...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佛的马麦之报

一日,佛陀与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应婆罗门阿只达...

道生长老:终身受持法华经

终身受持法华经 道生长老终生受持《妙法莲华经》,并从...

障碍大乘的32种因缘与速得成就菩提的32种因缘

尔时,宝女白佛言:世尊,何障碍故,不令众生疾得大乘...

老实念佛,渐离生死

怎么渐离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里

进入农历五月,大家吃饭是不是没有胃口?是不是觉得四...

欲望不可无休止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

两鬼争尸的故事

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个人,有个年轻人,要拜他...

慈心不杀为诸善之本

读《悲惨世界》那一行行血淋淋的文字令我痛彻心扉,不...

圣严法师《平安符》

我有一次坐出租车,看见驾驶座上方挂着十八王公、行天...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