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仁炟法师  2012/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深入就不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就不要一门深入,其时这是犯了一个逻辑学的错误,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也不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我理解一门深入是修行的法门问题,门者,法门是也,一门深入是修行的法门问题,广学多闻是指诵经多少的问题。

把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对立起来互相争论实在是在那里浪费时间,根本就不是一个大概念。建议大家读一读《圆觉经》,佛在《圆觉经》中讲了二十五种修行法门,佛指示修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法门修行,而不是规定每个人只能修行一个法门。

弘一大师虽主张只念佛名,但是他并不排斥经论。当有人问他:“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他回答说:“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这是说修习净土宗的人专念佛号之外,不可偏废经论,即持佛名念佛与学习经论是一体的。

印光大师开示:“譬如契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睛,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就是说,只有打佛七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平时断断不可。“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曾对执一经一法者提出忠告:”修净土者,岂能执一经而废尽三藏十二部!“又说:”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大师认为:各宗各派,相通一理,不能互相排斥,”须广博周遍,方得融贯,不至偏执。“这与佛经教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相符。所以他老人家说:我一生勤勤恳恳念佛,亦极力劝人学教。大师提倡的是《华严经》,他说:”吾人真正善知识,《华严经》是也!“又说:一切经中,以《华严》为最究竟,无可驾其上者。驾净土于《华严》之上,只显其无知。对于过分强调一经,大师有这样的批评:不通教理而拒绝诸经,是护短!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则说:必须真解、圆解,然后将此圆解,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大师的要求是对佛法达到真解、圆解,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念佛人。

弘一大师曾提倡,修净土者必须兼修地藏法门。又提倡:”一切初学佛人,应从《华严》入手。“是有深意在的。

关于要否深入经藏的问题,本人前几年曾经见过一个道场的规章制度,他们规定除他们规定的几部经之外,其它的都不准带入道场。我感到非常惊讶,辟如《法华经》和《华严经》是经中之王,被他们拒绝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三藏十二部的总持,被他们拒绝了。《楞严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俗话说”破魔的楞严“,也被他们拒绝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能让人们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也被他们拒之门外。这样的道场的还算是佛教道场吗?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如果用一部经可以取而代之的话,释迦牟尼是不是在做无用功?何苦讲那么多的经呢?如果一部经可以代替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我们还要大藏经干什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太笨了?

仁炟以为佛讲的经典都是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的,给人们指出了去烦恼,出六道,了生死的道路和方法。佛经是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曾说过:”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们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他早就给我们解答了。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们每天早晚课都有三皈依,其中有: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读佛经可以净化我们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明白入世与出世的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学习佛法,你不会白辛苦的

我们供养佛、供养佛的舍利,当然就是香、花,这个地方...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

一生的修行过程中,只需一声佛号一部经即可吗

问: 请问在一生的修行过程中,只需一声佛号即可,还需...

修行起来为何很困难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

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持诵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

销我亿劫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

比风水更厉害的命运改造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

【佛教词典】如来知时故不证他犯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问:‘如来明见,知犯非虚,有...

【佛教词典】何故施

【何故施】 p0706   瑜伽二十五卷十七页云:何故施者...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阿弥陀佛有这十种力量

一个菩萨断了一切烦恼,圆成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佛的十...

用平常心来看待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

「拙」一点,人生就会比较平安顺利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

李恒钺《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前言 今天来讲此题的目的,是以学科学的头脑来观察分...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

善心的仙叹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

现世因果报应故事十则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不吃小亏终吃大亏 夏家嫂子买东西从...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