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明海法师  2018/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性,就是不管你修行什么法门,坐禅有一般性的要求和规律;特殊性,就是你自己专修的那个法门的特殊要求。

要了解坐禅一般性的要求,有一本著作不得不看,就是隋朝智者大师的《童蒙止观》,又叫《小止观》。这个书并不厚,讲了坐禅的一般性的要求、规律。

关于坐禅深入的次第境界,智者大师也有一本书,叫《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比较深、比较高一点。一般基础性的了解,就是《小止观》(《童蒙止观》)。

“童蒙”的意思就是刚刚开始,启蒙阶段。在这个书里,智者大师讲到了障碍禅定生起的五盖,这个盖就是盖覆,让禅定不能现前,不能显露,盖覆住了。哪五盖呢?第一叫贪,第二叫嗔,第三叫疑,第四叫掉悔,第五叫昏睡、睡眠。

如果这五样东西在我们修禅定、坐禅中现行,我们的禅修就难以深入。止也好,观也好,难以显现。可能大家接触了佛教的名相会发现,有些词会反复出现,比如贪、嗔,你讲烦恼的时候讲了,这里讲五盖又讲。你要知道,同样的名相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含义是不一样的。

五盖里的这些贪、嗔、疑,指的是在禅修中现行的。我们知道这些烦恼有种子、习气,种子就是现在没有现行、没有起作用、没有支配我们的;现行的是正在三业中起作用的。

烦恼在我们的三业中正在起作用,禅定就不会现前,止观就没办法进行,所以叫“盖”。至于烦恼习气的种子,它没有现行,还在那儿潜伏着,并不会障碍止观,止观到了一定的境界还会转化它们。

五盖中的贪有很多种。有的人可能贪男女的欲望,若它在禅修中现行的话,显然禅定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你的身心会热恼;还有的人贪饮食,吃得很多,心中经常现行各种关于饮食的念想,也没办法专注;还有贪名誉等。当这些贪现前的时候,心就没法专注,也没法进行深度的观察。所以第一个盖叫贪。

第二个盖叫嗔,就是嗔恨、嗔怒。你打坐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你讨厌的人,怒火中烧,那也没办法禅修;想起一件让你不开心的事,难以释怀,老是想发泄一下,那你也没办法专一。当然广义地讲,对无情也可能嗔,你对你打坐的环境、天气都可能嗔。

因为有居士给我写条子说,有的同修在禅堂打坐,其他的人老咳嗽,或者弄出各种声音,于是心理会很复杂,有的时候有一种厌恶的感觉,有的时候又有点恼火,有的时候你恨不得过去给他一下(那叫害心),这都属于嗔的范围。

你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专一啊?没办法专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说,尽可能地不要干扰别人。但是,作为每个修禅的个体来说,你要要求自己的心不要对这些情况起心动念。

疑是什么呢?在五盖中的疑,它指的是怀疑,不是参禅的疑情的疑。疑情的疑,恰恰是信,这里是怀疑。很多人对自己用功的法门没信心或信心不够,还有的人对坐禅是不是真地能增长智慧也有疑议。实际上五盖里的疑,要是借用佛教心理学的说法,也包括不信。

在佛教心理学中,不信和疑还是两种。不信是消极的,疑是积极的。不信这种消极的状态是什么呢?是指信心不够,信心疲劳、怠惰。

疑是主动性地对某个对象不接受、不顺从,这种心态出现,也使禅修难以深入。这种状态也可能发生在你正在禅修时,当你深入到一个境界的时候,你突然会生起疑:行吗?能继续下去吗?因为担忧、怀疑,可能就此打住了。所以,疑是一个盖。

掉悔是什么呢?严格地讲,掉悔是两个心态,但这两个心态很接近。“掉”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你抓着一个东西,一松手它不就掉下来了吗?坐禅的时候,我们的心总是抓一个东西,专注于一个对象,但是经常会把它搞丢,这叫掉。

悔是什么呢?悔是后悔。在掉的状态,心容易浮。悔里有后悔、追悔,悔见。如果我们有时候对自己以前犯的错误难以释怀,就会有悔心所、追悔,有一个结在心中。本来这个心是要让我们专一在禅修的对象上,专注在念佛或数息上,但时不时地要放下来,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专注对象弄丢了,去追忆、追悔其他的对象、事情。这就叫掉悔。

打个比方,小孩子回家做作业,但他很喜欢看电视,于是写一会儿就放下,跑去把电视打开,看看电视。可能看着看着还是觉得要写作业,不写的话,上学不好交代,他又写一下,然后他又停下来把电视打开。这就叫掉。

他的任务本来是写作业,但他经常把这个事丢下,去弄别的。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禅修就不容易专一。在禅修里面,这种盖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这下我们就能观察到:为什么由戒生定呢?因为戒的功德能带来一个心态,叫无悔,没有悔。在出家人的戒本前面有几句话:“说戒亦如是,全毁生忧喜,如两阵共战,勇怯有进退。”持戒就像两支军队打仗一样,勇敢的人前进,胆怯的人后退,清净的人就喜,有问题的人就忧。如果持戒不够清净,会产生一些障碍禅定的烦恼心所出来。

第五个盖叫睡眠。睡眠本来是我们人道的众生不能缺的,那么作为盖的睡眠是什么呢?过度的睡眠、打坐中的昏沉都属于盖的睡眠。坐禅中昏昏欲睡,平时生活中过度地放纵睡眠,嗜睡如命,把睡眠当成一种享受的心态,这就有问题了。

睡眠是一个不定法。它可以是一个烦恼心,也可以不是烦恼心。因为正常情况下,在我们的观照下,为了身心更好地修行,这个不算烦恼。但是,你放纵地、贪嗜地睡,那就是烦恼,一种盖覆禅定的障碍。当然打坐中昏昏欲睡,那也障碍禅定。

这就是五个盖。我们可以用这五种盖,反过来观照自己,看看问题和障碍主要出现在哪些地方,然后去对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一门专修」与「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否矛盾

问: 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

福报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当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块...

【推荐】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唐...

【推荐】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 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圣严法师《因为柔软,所以坚强》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吃饭也是修行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

【佛教词典】受用世俗境界缘起

【受用世俗境界缘起】 p0732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

【佛教词典】暖寮

(仪式)禅语。又曰暖寺,暖席。入寮之人,办茶果等飨...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

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 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

「三德六味」具体是指哪些

来寺院参加过过堂的居士都知道,寺院中早、中用斋前都...

只要具足品德,鬼神都恭敬

唐朝时,五台山有个僧,法号必救,德行好。阎罗王都很...

抓住散念,时时念佛

要抓住散念,时时念佛。在工作或生活当中,行住坐卧,...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

蹲下去是为了跳得更高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 当身处逆缘时,我们...

圣严法师《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执着、抗拒诱惑。但...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

谦虚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

佛法的藏、通、别、圆四教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把佛法的内容分成藏、通、别、圆四教...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绝对你干不成任何事...

自己不相信自己,怎么了生死

现在讲念佛的方便。念佛就是方便。我念阿弥陀佛,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