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法自御为常富

2012/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法自御为常富。(佛说须赖经)

一、信佛法众行恭敬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没有主宰,不能确立中心的目标,这是因为他本身还没有信仰所致。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不能使思想统一而产生力量。信仰可以把各握不同的见解陶融成统一的思想,运用这统一的思想,可以解决人生许多的难关。谈到信仰,有人邪信,有人不信,有人迷信。当然,最好的是正信。正信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成唯识论》说,信有三种:1、信实有;2、信有德;3、信有能。譬如我们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是确实存在;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具足知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具有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力量。如《僧伽罗刹所集经》说:「法王为第一,众尊无过佛,愍彼众生类,三界佛覆护,可事可恭敬,欲度不度者,如是功德者,佛觉不觉者。」又《八十华严·贤首品》说:「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于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又说:「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所以,能够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正确的信仰,恭敬三宝,必能获得佛法的利益。

二、恕己安人善教诲

教育,要有方法。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以责人之心责己,就会减少自己的过失;以恕己之心恕人,必能增进人间的喜悦。《菜根谭》说:「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僧伽罗刹所集经》说:「日夜所造行,欲使众生安,究竟怀欢喜,无有若干苦,况当长在世,众患常逼己,不以苦尽智,离俗至彼道。」因此,遇事要能以你大我小、你对我错、你有我无、你乐我苦来要求自己;对待别人要能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来安定别人。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能实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一个善于教诲的人。

三、不愚不恚不放恣

人生于五浊恶世之上,为六尘境界所围绕,不是贪欲作祟,就是瞋恚鼓兴,愚痴邪见,颠倒是非。烦恼,像扭械枷锁一样,紧紧的系缚了人生。

愚痴,又称为无明,是三毒之一、六种根本烦恼之一。是不明理之意。《大庄严论经》说:「愚痴盲瞑故,翳障生是心。」我们要从重重的障碍中解脱出来,必须要有智慧。《佛所行赞》说:「生老死大海,智慧为轻舟,无明大闇冥,智慧为明灯。」有了智慧的明灯,就能照亮我们的前程;有了智慧的舟筏,就能渡过人生的苦海。因此,不愚痴而有智慧,是解脱烦恼的法宝。

瞋恚,是三毒之一。《佛所行赞》说:「瞋恚坏正法,亦坏端正色,丧失美名称,瞋火自烧心。瞋为功德怨,爱德勿怀很。」瞋恚是和谐人生的一大障碍,应当以慈心对治。《大庄严论经》说:「慈心除瞋害,以除瞋害故,能获善果报。」瞋恚去除,即得身、心清凉,安然自在,如《出曜经》说:「人无瞋恚,不见众恼,安卧睡眠,天晓不寤。如服甘露,心识淡然。」

凡人由于贪欲,放纵自己,舍于善道,习于秽浊,而为爱欲所缚,不得自在。《所欲致患经》说:「贪爱所在,放心恣意。……放心恣意,为欲所溺。」又《出曜经》说:「诸有自恣,不顺正教,为爱缚所缚;不自恣者,便离于缚。」又说:「以欲網自蔽,以爱盖自覆,自恣缚于狱,如鱼入于狱。」因此,我们要摒弃私我,淡泊欲念,净化贪瞋痴的烦恼,使不愚不恚不瞋,幸福大门必能时时为我们敞开。

四、以法自御为常富

众生由于为愚痴、瞋恚、放逸所缚,因而身、口、意三业时常造诸恶业,譬如牧牛,不善守护,犯人苗稼,致使自他多受苦恼。《大涅槃经》说:「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又说:「如善牧者,设牛东西噉他苗稼,则便遮止,不令犯暴。」如何摄受我们的身心呢?《杂阿含经》说:「住于法依。」也就是以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爱瞋恚愚痴等烦恼。如《大方广宝箧经》中所载的安隐法、无戏论法、无过恶法、无怖畏法、正念之法、波罗蜜法、方便法、慈法、悲法、喜法、舍法、禅法等,皆是降伏身心的佛法。以此等善法驾驭身心,不为五欲所染,必能得大解脱,证悟永恒的真理,这就是最究竟的财富——般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真正贫富的标准

给大家讲一个佛陀在世时的故事: 一次法会,很多人来听...

财富的秘密

【一】 收到一短信说:财富很重要啊!此为答复。 财富...

股神巴菲特:我为什么要捐掉99%的财富

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

认真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

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真到了别无所求的程度...

金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从前,有一个人很会做生意。他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适宜...

【推荐】富贵的正因与助缘

施舍财物是富贵的正因,拼命工作只不过是导致富贵的一...

让心灵富裕起来

2010年4月28日,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在北京大学百年讲...

把福报留在法界将来好修行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样样都要。很多人念经,做功德很多...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做一片茶叶

抓一把茶叶丢进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

怎么才是清净的布施

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 前面是讲广大,...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

【佛教词典】心念皆须口言

羯磨疏·诸众安居篇:“一切心念,皆须口言。唯说戒座...

【佛教词典】所有

【所有】 p0733   瑜伽八卷六页云:能摄依事,故名所...

平时「不要」,最后「要」回来得更多

目前在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眼里,我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受八关斋戒法

念诵仪轨: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问: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大安法师答: 佛...

净慧法师:佛力加持与机缘

各位大德: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

肉食素食可以影响性格

实验证明,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以缓和人的神经过敏,使...

妄想,是你给它力量的

我们调伏心中的爱取,不是说我们贪爱外在的世界,其实...

愚妇诈死

从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这位青年对妻...

学佛得遇善知识是最大的福报

过去有个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医治疗。医生告诉他:...

讲品行保气节的范景文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致的,那就...

佛门的七众弟子

一、比丘(Bhiksu):是男众出家后,受具足戒者。 二、...

【推荐】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