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2012/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三个:第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第二是以自己为尺度衡量旁人;第三是面对严重的问题,常常抱侥幸心理。

现在谈第二个问题,即以自身为尺度的问题。说来有趣,你所喜爱的,以为旁人也喜爱;你所恐惧的,以为旁人也恐惧;你最厌恶的,以为对旁人也有害。其实,事实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我曾经竭尽全力地把年轻时候喜欢唱的歌、喜欢读的书推荐给我的孩子们,受到孩子们的嘲笑。直到过了很久,我才悟到,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面,不可能各方面都一致。

我发现,人的这种以自己的好恶为尺度来判断事情的特点,几乎可以上笑话大全。一个母亲从寒冷的北方出差回来,就会张罗着给自已的孩子添加衣服。一个父亲骑自行车回家满头大汗,就会急着给孩子脱衣服。父母饿了,也劝孩子多吃一点,父母撑得难受了,就痛斥孩子太贪吃。父母烦心的时候就更不必说了,一定是看着孩子不顺眼了。

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消极评价,究竟有多少是靠得住的?有多少是以己度量人度量出来的?反过来说,下一代人不是也以自身当标尺吗?当他们看到上一代人已经不懂许多新名词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失望啊。

我无意用简单的进化论观点,来认定新的一代一定胜过上一代,至少,人们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与时俱进的。你高兴,认为它越变越好,它会变化;你不高兴,断定它越变越坏了,它照旧变化。但是,想让下一代人不发生任何变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理解这些发展变化,才能占据历史的主动性,才能取得教育或影响下一代的主动权,也才能赢得下一代人的信赖和尊敬。同时,年轻人只有把前人的一切好东西继承下来,才有资格谈发展和创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

星云大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

不原谅别人就是不原谅自己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

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狱之别

有一个人,豢养了两只小猫、小狗当宠物,他每天都会亲...

我们今天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唯识学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个...

师徒对情人的看法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短,切莫揭。这是当人,你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

谁有资格「酒肉穿肠过」

逢年过节,大酌小宴,无不腥腥相惜,满盘荤腥。略涉佛...

最根本的世间善法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见)之人,能不能单独顶礼供养

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佛教词典】金幢

(物名)金宝之幢。幢者,幢竿也。演密钞五曰:释名曰...

【佛教词典】赙仪

指赠予死者家人之财货,以资助其成丧。敕修百丈清规卷...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

欲求好相貌或转女身,供养地藏菩萨即可满愿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

念佛有两个重点

我们这次净土宗的修学,有三种忆念,就是你必须要去观...

圣严法师《诵经做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礼拜观音菩萨,可以得到不思议加持力

明朝时有僧人如幻,他有个朋友懂得易理。跟如幻说,你...

星云大师:用短暂的生命换无限的价值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岁月。在这一段漫...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

辨体一实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体,辨释这部经典的体...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老有音书头渐白,死...

如何对待念佛时耳中传来的其他声音

问: 如何对待念佛时耳中传来的其他声音? 大安法师答...

只看到挥杖鞭策的外相,见不着无相的慈悲

有一天,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明惠上人看了连...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