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净界法师  2014/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无法控制。因此,妄念就是业障,也就是说妄念是业障的一种表象。消除业障的方法是念佛、忏悔、放生、行善、超度冤亲债主等。什么时候发现念佛、经、咒时杂念少了,比较容易入静了,就表明业障减少了。

念佛法门,这些祖师善知识常常开导我们: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什么叫正念?无念就叫正念,无念是无一切妄念,不是无正念。

什么叫妄念?凡是为自己的就是妄念。

业障从哪来?生死从哪来?轮回从哪来?只要有我,就有业障、就有生死、就有轮回。所以佛门里说,入佛门第一个得道的,就是无我。

《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你就入佛门了。无我,不但自私自利没有了,烦恼没有了,业障没有了,生死也没有了。

我们要想这一生当中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功德利益,就要认真地去修行。修行从哪里修?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

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念头、妄念。怎么样把妄念打掉,这叫从根本修。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每起一个念头都有果报,一个念头就是一次生死的亲因缘,可怕!一个善念,三善道受生;一个恶念,三恶道受生。

没有事情,想想过去,想善的,又是一个三善道;想恶的,又是一个三恶道,不得了!所以,不要想过去的事情,也不要想未来的事情。

《金刚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为什么不把这些时间去想阿弥陀佛,去念阿弥陀佛?

念佛一定要趁早,所谓:练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们现在天天在训练,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给诸位说,什么样的业障都没有了。

什么叫业障?妄念就是业障。没有妄念,业障就没有了,生死就自在了,就能预知时至,甚至于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

大势至菩萨修念佛法门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句阿弥陀佛声声相续,二六时中都不间断,这是念佛人的好榜样。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他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等觉菩萨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初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当信、当愿,剩下的就是尽形寿念佛

净土法门他是怎么拣择种性的?他不在三乘或者不定种性...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念佛时打坐好吗

问: 我是初学者,请问念佛时打坐好吗? 大安法师答:...

极乐世界莲花开敷的时间

西方三圣现前,就在那一刻,我这个我,就是代表着一切...

东林圣贤往生画传

一、东林莲社,高贤云集 在庐山东林白莲社念佛求生西方...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问: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宏海法师答: 这是个...

扫除临终的一切障碍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自他交换,化解对立

比如说,你跟你儿子两个发生了不愉快,你现在先不要管...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如何化解夫妻间的矛盾

夫妻在一起生活一辈子,难免有磕碰,俗话说,舌头还有...

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我们现在讲这个净土缘起门呢,今天的内容讲到这个依因...

【佛教词典】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高峰大师语录。宋代僧原妙(1238~1295)...

【佛教词典】法比量

梵语 anumānaj dharmatas。因明用语。五种比量之一。...

「送子观音」形象的由来

《普门品》中的应二求,就是指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观...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自利利他是圆满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 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

念佛行人一定要有孝心

问: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答: 孝心是做人...

不管外境顺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尝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

此地若发,是有地理;此地不发,是有天理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县知县,在这期间曾...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

知足常乐,忍耐则心安

人生来的是那么的偶然,父母没有与其商量就把人带到这...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供养佛塔获殊胜功德

佛陀曾开示,供养佛塔功德甚大,应当精勤诚心供养。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