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的真信愿和福德资粮

2012/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念佛的人只要具足信愿,即使临终十念,亦决定往生。但为什么我们念佛的人很多,但往生的人却是很少?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在「信愿」上仍是模模糊糊,做得十分粗浅不够彻底。

说的多,做的少

◎且让我们坦然地面对自己吧!我们都是说的多,做的少,口中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为上却是念念不忘五欲六尘,心中所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儿女私情,脑中所计虑的还是自己的名位财富,学佛念佛都是为了求自身的利益、求健康、求平安、求功名、求富贵,真正能不计一切,单单纯纯但求往生的人是少之又少。正因为信不深,愿不切,贪恋娑婆,舍离极乐,心与佛隔,所以我们念佛人成就者如凤毛麟角,十分难得。

真信愿者稀

◎我们常讲「信愿持名」,但是不是真正对净土法门有深信?是不是真正对极乐世界有切愿?扪心自问,能真正起深信,发切愿的念佛人毕竟不多。正因为信不深,愿不切,所以念佛人多,但成就者稀!

检验信愿

◎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深信、切愿,但看自己在「舍」字上下了多少功夫。舍一分,放下一分,自己的信愿就做到了一分;舍十分,放下十分,自己的信愿就做到了十分。如果嘴巴上口口声声说自己已具足信愿,但行为上仍处处计虑名利,攀取世缘,执着情爱,一点也舍不了,一点也不能放下,那就是假信虚愿,自欺欺人,想要求往生,只是缘木求鱼,终不可得!

应当发愿

◎发愿是最最重要的,所以世尊在阿弥陀经里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我们「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大圣世尊在短短的阿弥陀经里,却一连三次,不厌其烦地教诲我们,「应当发愿」,「应当发愿」,「应当发愿」,可见发愿是多么多么地重要啊!

发愿

◎所以我们每一个念佛人都应当发愿。我们一定要从内心底真真实实地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了愿,心与佛合,与佛才能感应道交。有了愿,才能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有了愿,才能真正激发出自己断恶修善,持名念佛的精进力量。不发愿,即使念佛念到了炉火纯青,一心不乱,也无法往生,因为心与佛隔,你自己不愿意求往生,佛也没有办法接引你。

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被国。」想求生净土的念佛人,应当广积福善,愈多的善根,愈多的福德因缘,愈能成就我们念佛,愈能成就我们往生。而多善根福德因缘最好的方法有二个:一个是「戒杀吃素」,不再吃肉,不再造杀业,以免所有功德有漏有失;不与众生结血海深仇,以免临终时疾病痛苦,怨家逼迫,妨碍正念,不得往生。另一个是「赎命放生」,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也是最大的善根福德因缘,更是偿还以前积欠杀债的不二法门。在放生中,善根获得最多的培植,福德获得最大的滋长,更因为救无数众生的生命,而创造了无数的良因善缘。所以吃素放生是念佛人必须必备的功课,对自己的往生道业有决定性的影响,每一个念佛人都当凛凛于此,千万不可轻忽!

大地

◎一般人总以为地是最卑贱的,其实地是最尊贵的。大地忍耐所有的风吹雨打,日晒火烤,却总是如如不动;大地遭受万物众生的踩挤践踏,拉撒便溺,却总是默默承担;大地蕴育所有一切的生命,供养所有一切的生命,却总是无言无语,无私无我,坦然付出;大地总是沉沉地守护着一切的众生,让一切生命世世交替,代代繁衍,却永远地谦卑低下!

心地法门

◎我们常说「心地」「心地」,就是提醒我们的心要学习大地一样,要学习大地的精神,永远地谦卑!永远地惭愧!永远地不居功!永远地不求名、不求利!永远地无名低下!永远地老实平凡!永远地不受瞩目!永远地默默承担!永远地深深付出!这就是所谓的「心地法门」。

下劣凡夫

◎莲池大师谦称自己是下劣凡夫,印光大师谦称自己是粥饭僧,是常惭愧僧。而我们呢?我们每一个人背负着无始劫以来的我慢习气,一点也不惭愧,一点也不谦虚,学不到一分就自以为学得十分,懂不到一分就自以为懂得十分,行不到一分就自以为行得十分。言行举止总离不开贡高我慢,但见人过,不见己非,常常自以为是,总是不肯谦卑反省。但看祖师大德的学问见解,操守行持虽是炫耀古今,广受万人景仰,却仍惭愧自谦到这种地步!思及此处,我们每一个人当惭愧痛哭,深感羞耻!敢不见贤思齐,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在生活中反省改过,惭愧忏悔,把自己的贡高我慢一点一滴地降伏,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学佛念佛的人。

无常终是到来

◎善导大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我们每一天都正在一步步地老去,也每一天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生命的尽头,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体认到生命的无常,真正地看破,真正地放下,起身力行,及早为自己准备无可避免的生死大事。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当惭愧,发羞愤心,起惶恐心,但念无常,督促自己赶快修行,起真信,发切愿,用倚仗佛力,最快速最简单最稳当最高妙的持名念佛的方法,以一句至圆至钝至简至真的「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当生成就,了生脱死,往生西方!

纠正自己

◎印光大师教我们「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见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我们应该学习「别人都对,就是我不对;别人都好,就是我不好。」的胸襟,与其将精力时间耗费在看别人的不对,说人家的不是,倒不如反求诸己,把功夫用来观照自己,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看别人,对别人无益,于自己有损;看自己,自己能因此反省思过,改恶迁善,别人也将因此感染默化,见贤思齐,其间的差别与结果实有天渊之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恶人念佛一定往生吗

问: 印光大师言: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

天天听佛号,也有大功德

无锡念佛的人逐渐增多。有个人烧得一手好素斋,凡是有...

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

问: 我学佛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示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念...

【推荐】种种佛事,念佛功德最大

我们要做种种佛事,无非是消灾延寿、祈福、超度,要知...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去助念应抓住哪些重点

问: 临终人将往生时,同修去助念,应抓住哪几点?最快...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造业的次数会影响业果轻重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

可以烧纸钱给往生的人当路费吗

问: 必须烧什么库钱,给往生的人当路费,学佛的人应...

冬季12种暖身食材

天气开始变冷,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所以我们要多吃...

心病的对治法

心病的六种对治法 (一)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对...

【佛教词典】三十五佛

佛说决定毗尼经说,一切众生,若有五逆十恶,万劫不通...

【佛教词典】佛陀扇多

(人名)Buddhasanta,三藏法师名。译曰觉定。见续高僧...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

佛讲父母恩德

很多人对于佛教徒出家离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认为佛教对...

【推荐】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

修学楞严咒有十妙

(一)妙清净:至心持咒,身口意三业就能清净,诚意诵...

你找到适合改过行善的方法没

赵阅道居士 赵阅道居士是北宋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大居士,...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

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萎了。「天哪,快浇点水吧!」...

星云大师的养生之道

星云大师今年已经91岁高龄了,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

思诸法如梦,降伏现前的爱取烦恼

正示观行分成两个观行,来降伏我们的现前烦恼: 第一个...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

一饮一啄来之不易,从点滴处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爱惜五谷粮食,不能浪费,浪费粮食就是暴殄...

把慈善做成好看的事

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根菜讨价还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