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因、四缘、五果

2011/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1)能作因:在有为法生起时,不障碍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为有力能作因和无力能作因两种。

(2)俱有因:俱有,就是互为因,互为果,“因果同时”的意思。也分为二种:互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3)同类因:因果相似,名为同类。谓过去与现在的一切有漏法,以同类相似的法为因,故称同类因。

(4)相应因:当"认识"发生时,“心”及“心所”必同时相应而起,相互依存。二者同时具足同所依、同所缘、同行相、同时、同事等五义,故称“相应因”。

(5)遍行因:遍一切的杂染法,而能生起烦恼的原因,名为遍行因,又名十一行惑。

(6)异熟因:异熟,是异类而熟的意思,旧译为果报。指善恶的因,产生了非善非恶的无记果。这是从得果的性质上来区别,和同类因、遍行因不同。特指能招致三世苦乐果报的善恶业因。

综观上述所说,因虽有多种,但大别可分为“因果同时”的因,和“因果异时”的因。同时的因,为空间的因,指诸法的相依、相托;异时的因,是时间的因,指诸法的相续继起。六因当中,俱有因、相应因是“同时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是“异时因”;而能作因则兼涉二者。

2.四缘

四缘有: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等。

(1)因缘:因缘者,因即是缘的意思。在佛教“因缘论”中,通常将引生结果的主要条件称为"因",次要条件称为“缘”。于此,则强调因也是众多条件之一,故称因缘。上面所说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为因缘。

(2)等无间缘:又称为次第缘。这是就心、心所而说的。当前念的心、心所将消散时,会生起后念的心、心所的缘。此前念的心、心所,就称作等无间缘。

(3)所缘缘:指心所攀缘的境界,即认识的对象。佛教认为,心是能缘,外境是所缘,所缘,就是心法生起的缘,称为所缘缘。

(4)增上缘:不障碍或有助于他法的产生,谓增上缘。其缘体广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缘;又心用广大,为一切有为法的增上缘。所谓一切法,指除了自体之外,一切的有为现象均为增上缘。

3.五果

因和果是相关的,依上述的六因、四缘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所说的五果。

五果是:增上果、士用果、等流果、异熟果、离系果。

(1)增上果: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得的结果。

(2)士用果:又称士夫果。士(士夫) :人;用:造作。士用,人的作用。谓人使用工具造作各类事情,所得的结果,称为士用果。

(3)等流果:又称依果、习果。自同类和遍行二因所生的果。果似因,名“等”;果从因生,名“流”。后起的果和前因,在性质上相似,称为等流果。

(4)异熟果:又称报果。是由异熟因所招感的果报。此果与因,既不同时,又非相随,性质也不一样。

(5)离系果:“系”,烦恼的系缚。离开一切烦恼的系缚,称为“离系”。通过修习佛教,断绝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称离系果,也就是涅槃。

五果中,离系果属于无为果,余四果均属有为果。这种因果论的中心问题是要阐明两种相反的人生趋向:一是作恶业而引起的不断流转,即生死轮回;二是作善业而引向还灭,即归于涅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业的三种报应模式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

相信因果轮回,不怨天尤人

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

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差别

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三业能感得百千种报应。有现报,现世...

站在佛法的角度,要让小孩能够吃亏

现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子女作为自我的...

一位善良新娘的真实故事

那是民国九年的时候,有一则真实的传奇性的故事:有一...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问: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

【佛教词典】旃陀婆罗鞞

(人名)王名。译曰月光。见战达罗钵喇婆条。...

【佛教词典】非分乞钵戒制意

亦名:乞钵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钵减五缀不漏...

佛法宇宙观之六道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概念,接着上一次的三界,我...

肆意口业,堕畜难言

不诚实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贵,由于你不诚...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

祭拜祖先很重要吗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方海...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

不同杂粮的滋补作用

我们都知道健康饮食不能长期只吃精粮,要适当搭配杂粮...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恽又。江苏常州人,平日一向持诵《金刚经》,他的长子...

中国三大处世奇书最精华30句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修身养性...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义道德的仁。仁字是一个会意字,许慎《...

往生成就四种不退

极乐世界的四土有特别之处,奇妙之处,就是四土也圆融...

袈裟的功德

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因为法衣的颜色不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