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应重视威仪的训练

2013/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应重视威仪的训练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举凡行、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仪具足,所谓“身具德,人必敬”。以下仅就日常生活中的行立坐卧四种威仪,以及有关参访、入殿、礼拜、出堂等应注意的行仪,略述于后:

一、四种威仪

(一) 行:

1.走路时,应目视前方七尺,不可左顾右盼,不可低头仰视。

2.穿著海青行进时,应该双手操胸。

3.穿著长衫行进时,应该双手下垂,自然摆动。

4.行进间,双手不可置放腰后;不可跑步,若要赶路,可放大步伐,但不可奔跑。

5.行进间,见大德迎面而来,应立定合掌,待大德走过,方可放掌、前进。

6.与大德师长同行,应走在左后方,距离一个肩膀的宽度,不可平行,不可离太远。

7.走出房门,衣服、鞋袜必须穿戴整齐,不可赤脚或穿著拖鞋。

8.如系宗教徒,有法衣在身,不可大包小包背满全身,僧袋应当背于右肩。

9.如非诸山方丈,不可挂念珠行走。

10.行进间持经本,应双手捧持。

(二) 立:

1.站立时,应前八后二,抬头挺胸,姿势端正,不可倚墙靠壁,不可双手叉腰。

2.与大德同在时,不可站在大德的上首、高处、对面,或与大德并排而站。

(三) 坐:

1.坐下时,要平肩、收齶、双眼平视、手放双膝。

2.与大德同坐,应坐半座,不可坐满,不可翘腿,并依大德指示的位置坐下,若招呼你与其平坐,应该礼貌遵行,不可违意。

(四) 卧:

睡眠时,要右胁而卧(吉祥卧),不可四仰八叉。

二、参访礼仪

1.寺院参访,应事先通知,并准时到达。到达时,先到客堂报到,然后向主事者行礼,由知客法师引导至佛殿礼佛。

2.参访日期、时间一经确定,则勿随意更改,以免造成安排的不便。

3.离开寺院时,应到大殿向佛菩萨告假。

三、佛殿礼仪

1.入殿时,若从右门入,应右脚先进;若从左门入,则左脚先进。

2.入殿后要先拜佛,才能拜人,或是瞻仰佛像。

3.在大殿中不可寒暄讲话,不可相互送礼,有事须退出殿外讲说。

4.不可随心所欲进出佛殿,更不可衣冠不整。进入佛殿时,应操手行走。

四、礼拜行仪

1.礼佛时,宜在佛堂、佛殿、佛塔,以免引人侧目。

2.在佛殿礼佛,除非住持方丈和尚,否则应在东西两单礼拜。

3.礼拜大德师长,应至佛殿,如于路上、客堂、饭厅,或大德参禅、打坐、剃头、卧病时,不可礼拜。

4.礼拜大德不可于高处拜,或于大德背后拜。

五、出堂礼仪

1.出堂是大事,分个人及团体两种。个人出堂必须请假。如系早上出,晚上归,可向直属主管请假,如系长假,必须向纠察、客堂及相关职务人等请假,而且必须搭衣。

2.请假在外,不可于俗家或信徒家中夜宿,除非当地没有寺院道场。

一个修道者的风姿,在行立坐卧、言谈举止中皆可表露无遗。佛门中其实不只四种威仪,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威仪不仅能调摄修道者的身心,尤其可以行无言的教化,例如昔日舍利弗为马胜比丘进止有方,端正的威仪摄受而归投佛陀座下,威仪的重要,由此可知。所以学佛修行必须重视威仪的训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请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废者,...

耀一法师的出家因缘

在没有出家之前,我是从事戏曲艺术工作的。一个偶然的...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

中国首位比丘尼净检法师

晋穆帝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昙摩竭多在洛阳依《僧...

一位出家僧人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 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

心中要有阳光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当我们的心开始带回家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佛教词典】五缚

五种系缚之意。即系缚心心所法及所缘之五种烦恼。俱舍...

【佛教词典】论宗

(术语)以论藏为宗旨者,如三论宗。又论家之异名。...

驴的哲学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

40道寺院素菜谱(图)

...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

教育儿女比送经书更重要

一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

观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

《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会因聚缘而来。将...

放弃争执,一切随它去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

清净本然的本体,怎么会有染净因果呢

先看第一科,约着迷真。众生因为迷失了清净的本性而生...

高僧倓虚法师的故事

我们所说当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缘,也不知道为什...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

南怀瑾:禅宗的棒喝

讲到禅宗,往往使人联想到棒喝,好像禅宗与棒喝,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