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南怀瑾:禅宗的棒喝

南怀瑾老师  2011/08/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讲到禅宗,往往使人联想到棒喝,好像禅宗与棒喝,是不可或分的事一样,其实,棒喝只是禅宗宗师们教授法运用的一种,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礼记》教学精神的意义,中国上古,教用朴教,演变而为夏楚。中国佛教自有禅宗的发扬光大以后,经过马祖、百丈的改制,创立共同生活,集体修行的禅门丛林制度以来,凡是真有见地,真有修持的名师大匠的宗师们,他的会下往往聚居数百众至千众不等,所谓“龙蛇混杂,凡圣同居”,人多事杂的现象,就自然而然的事了。

因此,唐、宋时代几位大师们,喜欢手持禅杖,作为领众的威信象征,在必要时,也可用它作夏楚的用途,等于四五十年前的学校老师们,还有手拿“戒方”的风气。其实,禅师们的棒不是用来时常打人的,只在研讨问题的时候,有时轻轻表示一番,作为赏罚的象征,后世的宗门,以及学禅的人,若是在老师那里碰了钉子,受了批驳,都叫它做“吃棒”,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碰钉子,难道真有一枚钉子给你碰吗?所谓“喝”,便是大声的一叱,表示实罚的意思,和“棒”的作用是一样的。禅宗的“棒喝”,是由于德山宣鉴禅师喜欢用“棒”,临济义玄禅师喜欢用“喝”,因此后世禅宗便有“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风雅典故的流传了。

总之,棒喝是教授法的运用,包括有赏,有罚,乃至不赏不罚,轻松的一棒,后来宗门,已有其名而无其实,我所见前辈的宗师们,有时认为你知见有错,但只对你一笑,不加可否,或者,便闭目趺坐,默默不答,、这就是棒喝的遗风,过去我们碰到这种情形,自己再加反省,知道错了,便叫它做棒。这是一种最难运用的教学法,如果不是真正具备高才大德的宗师,实在无法施展,所以在盛唐的时代,黄檗禅师便说:“大唐国内无禅师!”有人问他现在到处都有禅宗的宗师,怎么说无禅师哪?黄檗便说:“不道无禅,只道无师”而已,因此他的得意弟子义玄禅师,就是后来开创临济宗的祖师,便说出一个作禅宗宗师的才德和条件,如云:“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砭。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已前,撩起便行,犹较些子。”临济又有对于棒喝的说明,如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问:如何是人境俱夺?师日:并汾绝信,独处一方。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王登宝殿,野老讴歌。”又有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打坐要学会调理,调理什么呢?调理行动,调理出入息,...

《宗教不宜混滥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

本焕老和尚:这个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现在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呢,是为...

慧律法师《空的哲学思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长官、诸...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在寺院拜佛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

《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日观

【经文】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

酒满茶半

常常听说一句话叫酒满茶半,但为了什么,却并不确知。...

念佛三昧的12种功德利益

念佛三昧功德广大无边,具说如净土诸经中所示,实在都...

【佛教词典】四魔(二)

法华明三魔:一、烦恼,二、五阴,三、生死。大论开四...

【佛教词典】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凡三十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又作不空罥索经。说不空罥...

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佛虽然出现世间了,佛本身没有去度化众生,而是变化一...

上山的和下山的

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

传授八关斋戒开示

归依三宝是信佛的开始,信佛的入门; 五戒十善,才是实...

念佛是二力法门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

药师佛健康长寿七法

吃好;睡好;心情好;多放生;敲打胆经;按摩心包经;...

每一天都要能够痛念无常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怨是病之根

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

莲池大师《西方净土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念佛应该要不急不缓

念佛这桩事,总得不缓不急,否则易出毛病。当初释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