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2011/09/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会因聚缘而来。将一件物品分解、分析到最后,只是地、水、火、风等基本元素的组合。」一日晨语时间,证严上人解说「真空妙有」之理。

以棉被为例,一件棉被所用的棉絮,是从一颗种子播入土中,经过农夫细心耕耘,有合宜的阳光、空气、水分,让它萌芽生长;待其开花、结果,再经由采收、加工,用来填充棉被。从耕种棉花到制成棉被,需经过一段时间,耗用许多人力,才能从无到「有」,发挥御寒作用。种子里没有棉絮但能长成棉絮即为真空中又有妙有。

随着时间的改变,万物的三理四相也会转变。又如,崭新的棉被长时间使用,被套渐渐破损了、被心变质,直到不堪使用而被丢弃,或焚化、或土埋,终会随着时间腐化而归于「空」,此即为「物理」的「成、住、坏、空」。

透彻真理,万物皆空;证严上人指出,人的生命亦然。「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法则,因缘聚合而生,逐渐成长、老化,直到死亡;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无一刻停止,从空而有,复归于空,就是微妙的行蕴。」

平等心,不贪恋

然而,凡夫迷茫度日,每过一天所损失的不仅是生理的坏损,心思空虚也是虚度时日;证严上人勉众莫懵懵懂懂的让时日空过,有善因缘得闻法理,就要静下心来,专注思惟、用心理解。

证严上人开示,「心若不静,即使别人告知再好的道理,也如耳旁风,听不入心。若身处人群而能静心体会,对周围境界明朗清楚,不受外境所扰,才是真功夫。」

心理有「生、住、异、灭」四相,如何守住永恒则在于长养慧命。佛陀是「悟真空者觉妙有」,证严上人教示,修行并非放弃世间一切,要拉长情、扩大爱,「慧根深植累世情」。

证严上人开示,「有智慧,才不至于被世间物质所迷惑,衍生贪、瞋、痴等无明。面对世间一切人、事、物,要平等观之,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亦不起贪恋之心。」

证严上人叮咛「戒定受持闻不忘」,在芸芸众生中,以「戒」的力量防非止恶,坚定心志。「心中有戒不受诱惑,行中有定闻法不漏。如此就能让善法入心,修除烦恼习气。」

以戒为修行法,以三理四相为行念所住之理,则可将法入心、行在法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时时提起无常观》

发出离心、修菩萨行。这有什么好处?一位在家人不论有...

俱絺罗尊者问生死

学佛,就是要学得可以清楚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出离心要从哪里生起

菩提心先从出离心作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思惟生死过...

让人们能真切念佛的诀窍

阿弥陀佛哪个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

「四劫」指的是什么

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到劫,总伴随着万劫不复、在劫难逃...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末法众生,多难少福众苦逼恼

又是一年清明节,姐弟们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

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可以来代替「肉」的七种素食

黄豆 黄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么修来的

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佛教导我们,夫妇之间精神生...

【佛教词典】腻手捉饮器戒缘起

亦名:不污手捉食器戒缘起、污手捉食器戒缘起 含注戒本...

【佛教词典】随机

谓佛随众生之机根而方便设教,利益众生。金光明最胜王...

在「眷属爱」与正见之间做出抉择

做为一个有情众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绝对不可少的...

寻宝

一处山城里住著一位大地主,他娶了很年轻的太太,并生...

正确认识一句佛号念到底的意义

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

修行者为什么必须节制淫欲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

忍一时之气,也许可避免一场灾祸

有首古诗是这么写的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

没有任何敌人

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问: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慧律法师答: 你就记得,佛...

何为「三净肉」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