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净界法师  2013/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大乘起信论》说:修习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破和合识,断相续心。

经典上讲到一个公案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波罗奈国,有八个大力士,这八个大力士为了争第一名,就经常比斗、打擂台。其中有一个大力士,他的业障已经成熟了,佛陀看他七天之内必堕三恶道,慈悲的佛陀就来到大力士的门口,要求见这个大力士,这个大力士说:诶…我是一个武士啊,佛陀是修智慧的,我们之间不相应的,不见!

佛陀就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就把佛身隐藏起来,现出一个年轻的大力士来找他:我要找你的主家,找你家的主人比斗。诶,这大力士就出来了,看到这个年轻人,瞧不起这个年轻人。但是一跟他比斗的时候,佛陀入火光三昧,这个大力士看到整个四边都是火,心生畏惧,就对佛陀产生恭敬心,骄慢心就收起来…佛陀现出佛身,就为他讲:缘起的善恶业…缘起的道理,这个大力士当下心开意解,向佛陀真诚的忏悔,七天死掉之后,往生到善趣去了!

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不是说:全部的业力,都把它忏到业尽情空;像我们前面说过,一个污浊的水,你第一件事情让它沉淀下来,你不能再造作了,让你惭愧的心生起,然后断相续心,关键在这里。为什么有些人造了恶业他来生会得果报,有些人造了恶业,他这个业力不能得果报?《唯识学》说:因为有些人的业力转成增长业,有些人的业力是变成不增长业,就是你有没有忏悔?

《唯识学》说:一个人造恶业不得果报有两种原因:第一个忏悔,第二个对治─你开始修对治,不随妄转。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让这个业力,变成增长业;你要让它自然的沉淀下来,就是破和合识,断相续心。然后在临命终的时候,保持正念,随念往生净土。

求生净土的人─虽然你不能把业忏得完全清净,但是你一定要把业忏到变成不增长业,变成没有强大得果报的力量。业的力量,被你破坏了,破坏以后,很多人会重报轻受;越是忏悔,身体越是生病痛、发生小小的车祸、出现种种的灾难,这个是好事情,因为那个业力被你破坏,破坏以后…啪!释放出来,重报轻受,然后你也会梦中见到一些瑞相。

关键在于断相续心。当然一个人会断相续心,你要预先看到未来的火、未来的寒冰的果报,主要是一个人要畏惧当来的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问: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断恶修善...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

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佛出世的因缘为的什么?因为佛是觉的,人是迷的。人既...

用唯识角度来阐述梦境的产生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

生命的原理:依报与正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生命的原理,叫做依报随着正报转。...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

跳脱轮回识因果

昔时,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当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决定一个法门尽未来际行去

得有个信心,有个长远心,有个坚固心,自己选择一个法...

【推荐】恋爱时自己纯粹就是猪脑子

寺院生活虽然封闭,但常会有一些消息传来,有的消息很...

【佛教词典】十九执金刚

(名数)此为大日如来之内眷属,列于大日经之首,皆为...

【佛教词典】微俱行善根

【微俱行善根】 p1250 大毗婆沙论三十六卷二页云:云何...

女子心中的五种贪爱之事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诸位比丘...

菩萨戒的淫戒,是否动念就破戒

问: 菩萨戒里面其中有一条淫戒,是否动念就破戒?请开...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

娶妻要娶贤妻,不是美女

有人贪恋美色,以为美色是宝,得到一位美女在旁,总是...

圣严法师《时时提起无常观》

发出离心、修菩萨行。这有什么好处?一位在家人不论有...

如何不让种下的恶因产生果报

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

【推荐】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

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