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宗性法师  2013/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有几斤重,没有人能够知道。有人讲我的心比天高。佛法讲的这个心是广义的,有很多深刻的内涵。从观心无常这个层面来讲,起码有一部分的涵义是指我们的观念是变化、流动的,意识形态、思想、精神是活动变化的。我们的身体也一样是变化的,你刚才来听讲的那个人,跟你现在这个人,已不是一个了,因为你体内细胞新旧更替、新陈代谢,早已面目全非。《论语》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流动和变化就像河水一样川流不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我们的身体是这样,我们的心、观念、精神活动和意识形态都是如此。

《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的就是这个心是无常的,是不可以得到的。历史上有位和尚叫周金刚,他一辈子就写《金刚经》的注解,他写好以后就挑着一个担子,从四川长江一带出来,想到各地去找人看看,有一天走路累了,就到一个凉亭停了下来歇脚,看见一个老太婆在那里卖茶卖点心,他饿了渴了,就要买老太太的茶和点心吃,老太太问他担的是什么,他说担的是《金刚经》的注解,老太太说你会注《金刚经》,那我考你一个问题,你要能答上,我的点心免费供应;答不上来,你给钱我都不卖给你。周金刚一听以为不在话下,就说随你考吧,老太太便问《金刚经》讲三心不可得,不知你要的点心是哪个心?这时周金刚却答不上来,老太太就说你走吧,我不供养你。周金刚一看气坏了,自己堂堂一个师父,注解《金刚经》几十年,居然被一个老太太给考住了,于是回去把一担注解全都烧了,从此以后他不再注解,而去修行了。所以对这个“心”的体验与认识,不是件简单的事。

我们一般人的观念往往是在原地踏步的,非常固执、非常保守,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没有一个包容的心态。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观心无常,要了解这个心的变化与流动,要知道观念应该不断更新,要通过这个体认以后,放下我们那个固执的观念,放下那些迷茫。有些人很迷茫,当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心态是最迷茫的,最找不到方向的,佛法让我们能够如实地知道心念的无常,就能够走出那个迷茫与困惑,就不会再徘徊,不会停留在过去的观念。

通过观心无常的认识,就要放下迷茫,走出迷惑,走出自我陶醉。有些人非常自我陶醉,以为我的就是最好的,人家的都不行,这是出于观念上的自我陶醉,而没有真正彻底、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心的变化、迁流和运动。正因为心是变化、运动的,所以我们净化心灵改造生命才有机会,如果观念不是变化的,是静止的,那我们改造就没有机会,净化心灵就没有机会,恶的就永远是恶的了,而没办法改造了。

所以佛法讲心无常的道理,除了使我们放下过去的负担,更积极的是让我们改造生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我们认识无常,就是抓住机会去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去净化我们的内心世界,去转化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的生命从这个地方得到净化、和改善,从而能够彻底摆脱我们过去的那种无知、迷惑、自我陶醉的心态。所以,我们佛法告诉我们要观心无常,如果我们真能这样做,那么就是真正地在用佛法来透视我们的心灵,用佛法来透视我们的生活。通过对观心无常的认识,我们要放下很多东西,更好地把握机会与渠道,让我们内心的净化有一个起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安定人心责无旁贷》

现在我们要救世界、要救人类的未来,只有三个条件:一...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推荐】念念生灭,无以把捉,忧在哪里?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临济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心态决定独木桥的走法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

学佛要从做人开始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

衍慈法师: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

【佛教词典】曹山五位君臣图颂并序

全一卷。唐代曹山本寂撰。君臣五位,系曹山基于其师洞...

【佛教词典】六菩萨名经

(经名)六菩萨亦当诵持经之略名。一卷,失译。说六菩...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赞佛及说法的十种功德果报

一、赞叹佛的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因心及愿力)...

中年养肝的四大禁忌

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众生的共业都在面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扭转狂澜。但平...

证严法师《四十二章经》

现代生活已迈入高科技,而讲究科技的结果,往往容易使...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

用求救的心去念佛

大家一定要坚信一点,这个六字洪名阿伽陀药,万病总治...

惟贤长老《太虚大师思想及僧制建设研究》

一、太虚大师生平简介 太虚大师是佛教的思想家、理论...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