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2014/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十之八九都是“积食”。

现在由于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而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贝儿,所以现在的孩子可谓“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极其宝贝。所以家长就尽一切可能的给孩子多吃、吃好,不想吃还给孩子表演节目助兴。

但是长期填鸭式的喂养,必然会导致体内营养过剩,形成中医所谓的积食。而积食日久就会化热生痰,当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诸如发热、咳嗽、胃口差、呕吐、拉肚子等等。

那么这种不正常的饮食观背后的思想根源在于哪里呢?这一问题我思之久矣,总结下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首先,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多数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尽一切可能给孩子最好的,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可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其次,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具有人生在世吃喝玩乐的思想,非如此则体现不出人生意义与价值,家长当然灯红酒绿笙歌艳舞,而对待孩子则也是尽一切可能满足其恰当的和不恰当的需求。

再次,来源于物欲对死亡的恐惧,对因果的无知。对死亡恐惧则要珍惜现在的物质生活,那么就会有活一天就要尽情享乐一天的思想。对因果无知,则不知福报越大则条件越好,但条件越好则越容易造业, 而福报尽时则是噩梦的开始,也许今生不报,但终有报时。

因此我觉得娑婆众生都应当“惜福”,惜福则会控制物欲,控制物欲则会减少对于非人有情众生的杀戮和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长期保持鸟语花香,欢乐祥和。这样少造业,则少得恶报,既利今生,更利来世。

更进一步我们应当懂得“人身难得”,珍惜此生 ,看破生死,听闻佛法,仰赖佛恩,往生西方,离此娑婆。家庭条件好的则尽量布施周济需要帮助的人,条件一般的则珍惜现在,努力工作。

相信假如人人惜福,则大家的生活会更加的充实、快乐。假如人人惜福,则会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孩子既不会成为易生病的亚健康儿,更不会被扭曲的繁重的课业压得丧失美好的童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弃婴

做人本来就很苦,一出生就遭人遗弃,更是痛苦。 有一...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既回向往生极乐、又回向现世安稳,是否如法

问: 顶礼法师!弟子知道一切善法都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帝释天恭敬供养大迦叶

过去摩诃迦叶尊者,证得解脱三昧,入深禅定,为使生死...

圣严法师:该不该多生小孩

问: 现在已经是少子化社会,少生小孩或不生小孩,真...

人起颠倒的时候,福报也救不了你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

向菩萨求财不灵验的原因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有时为什么...

父母应教给孩子的事

有个孩子心里烦:为什么同桌总是考全班第一名,而他总...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问: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 成...

若能放下,即时解脱

最近看到苏轼的一首词《行香子述怀》,词云: 清夜无尘...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

【佛教词典】斋时

斋食之时;即自天明至正午之间。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载,...

【佛教词典】妙行

(术语)殊妙之行法也。大方等陀罗尼经四曰:不离善友...

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

不动心才是真修行

某处闹着灾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尽些济助之心,因...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

罗睺罗出家记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国...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重病念佛,佛持金莲接引往生

慧恭,江西豫章丰城人,加入庐山莲社,与僧光、慧兰等...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八风的考验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

常行供养能为自己种下成佛善因

衣服及饮食,常以奉供养;作如是心施,是等悉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