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莲池大师  2015/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唯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己事不可不先办。或曰:果如子言,则佛像淹没,谁其整之,塔寺崩颓,谁其立之?僧饿于道路而不得食,谁其济之?人人为办己事,而三宝荒芜矣。

曰:不然。但患一体三宝荒芜耳。世间三宝,自佛法入中国以来,造佛建殿斋僧者,时时不休,处处相望,何烦子之私忧而过计也。吾独慨夫僧之营事者,其瞒因昧果,不惧罪福,克减常住,藏匿信施者,无论矣。即守分僧,而未谙律学,但知我不私用入己则已,遂乃移东就西,将甲补乙,或挪还急债,或馈送俗家。不知砖钱买瓦,僧粮作堂,枉受辛勤,翻成恶报。是则天堂未就,地狱先成,所谓无功而有祸者也。中峰大师训众曰:“一心为本,万行可以次之。”则所谓己事先办者也。己事办而作福事,则所作自然当可矣。至哉言乎!为僧者,当铭之肺腑也。

译文:

古时有偈语说:“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供养稀少)。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些人专执著前面两句话,时刻不休的从事募化,说:“我塑造佛像呀,我修建殿堂呀,我供养僧众呀。”这些虽说都是万行中的一门,可是有两种说法:一是因果不可不分明;二是自己的生死大事不可不先办。有人说:如果照你说的,那么佛像败坏,哪个整修他?寺院倒塌,哪个兴建它?僧众饥饿,哪个供养他?人人都为着办自己的事,三宝的事将无人过问了。

我说:不是那样。怕的是自性三宝荒芜,至于世间三宝,从佛法传入中国以来,造佛建殿斋僧的,时时有,处处有,不必劳你一人担忧过虑。我唯独慨叹僧人之经营这些事的,那种瞒因昧果,不惧罪福,克减常住,私藏信施的人,暂且不说。即使守本分的僧人,但不熟习戒律,只以为我不私占便行了,便移东到西,用甲补乙,或是挪用还急债,或是赠送俗家。不知道用买砖的钱去买瓦,用僧人粮食款去修房屋,枉自受些辛勤反而成为恶报。成了天堂没造就,地狱已先成,所谓无功而有祸。中峰大师训诫大众说:“必须一心为着根本事,其他万行放在次要。”这便是先办自己的生死大事。自己的大事办好再作福事,所作的自然恰当。这话很对呀!出家人,应该铭记在心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真正富有的人》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富有的人,但是富有并不一定是很有...

现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净土一门

原文: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修之及极,皆可以了生脱死。...

孝行得善报的几则故事

《孟子 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凡是经过你的手的,都是你的福报

有次,师父叫我打印,师父看了A4打印纸,说,这个纸张...

彻底死绝「偷心」,了脱生死才有指望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圣严法师《珍惜因缘》

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因果同时,念佛当下成佛

我们一般讲因果,都是讲异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讲到因...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

控制愤怒情绪的策略

大多数愤怒管理计划都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来帮...

谦虚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

【佛教词典】阿弥陀佛

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

【佛教词典】律藏无发起证信二序

亦名:律藏无经前六事、戒学无六成就 子题:经前六事 ...

白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考证,在我...

吃素戒杀是阻断怨怨相报的恶性循环

杀业是人类行为当中非常深重的一种恶劣的冲动。众生都...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

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哪里个是...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原文】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

牛舌与哑巴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

真正悟道的人,他有绝对的包容

着法执的人很多,就会自立门户,无相,它是一种法,很...

身心一如相互连结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

世界冰王的财富故事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