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道证法师  2014/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到它与我们往生的“愿”相应不相应,若不相应,可能就会给自己制造烦恼,制造往生的障碍。习惯可以比喻为一只刀子,它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和坏、善与恶,你如果懂得善用它来切东西使你方便,就是善用;如果不会用,切到自己的手,流血受伤,痛得叫唤,就是误用。所以刀子本身没有好坏,是看我们怎么运用,习惯也是如此。对我们念佛人而言,能帮助我们定心,往生无障碍的,便是好习惯,值得培养;会障碍往生,增加挂碍的习惯,应该放下。

勿做习惯的奴隶

有人把自己的种种习惯看得很重,当作宝贝似的,非常珍惜,都不容许稍加改变。比如说:他某些东西,一定要放在某一个地方、朝某一个方向,牙刷要排成什么角度,冰箱里面的菜一定要整理成什么款式;睡觉必得要在某床、向某方位,否则睡不着;读书一定要坐在某张椅子,才读得下;念佛一定要用某种形式,否则会不习惯;大碗要排成什么样子,筷子要摆成什么形状,锅子要刷到什么程度,衣服必要几点洗、几点去晒、几点收起来……。

像这样,生活有规律的习惯,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别人和他的习惯不一样,他就起懊恼、唠叨不停强调:“我习惯怎样怎样!我不习惯怎样怎样!”别人如果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就觉得别人很不对,觉得别人都不会做事情,都没规矩。他虽然嘴巴没说自己很会做事情,但是其实内心都觉得别人做的,不合他的意,认为别人做的不如自己做的好。像这样就是反而被习惯束缚住了,变成了习惯的奴隶,也变成了傲慢的奴隶。可能他那些习惯并没有带给他什么大的利益,反而给他很多生烦恼的机会,使他生活更不快乐、不自在。

生活规律而不受习惯束缚

我们试想深远一点:如果有一天我们死了,什么牙刷、碗盘、冰箱里剩下的菜,自己根本就不能带走,别人更不会要,可能统统会被丢掉。说实话,亡者留下来的东西,别人多少有忌讳,如果我们不是像某些高僧大德,一生为公忘私那么伟大,而且又有许多好学生怀念我们,那么也不会有人盖纪念堂,保留我们生前生活环境给人家参观学习。这么说来,我们坚持自己的个性习气来生懊恼,不肯随顺佛法提高觉性调整心态,这样的坚持、固执于芝麻小事,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到底有什么价值,值得我们每一天都去培养它、去强调它、去为它生烦恼呢?为什么我们不专心培养我们往生的信愿和放下的智慧,反而拼命地培养对娑婆世界的执着习惯?我们要知道祖师大德大部分生活都很有规律,但是他在有规律当中是不受习惯束缚,不会生烦恼的,比如说,当别人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也很自在不会起烦恼,不会觉得不习惯就不自在。

所以我们讲“不作习惯的奴隶”,并不是劝大家东西该乱放或是生活不需有规矩,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们是劝大家在有规律当中,不要被自己设的规矩习惯缚住,别因为我们有种种的“习惯”反而常常遇到“不习惯”、“不如意”的事情;也别因为自己设定了好多规矩和习惯,反而时常都看好多人事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反而多生不必要的烦恼。这样就是错用心,就像错拿刀刃,割伤手一样,把习惯拿来伤害自己,障碍自己的快乐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道证法师文章列表

舍利弗尊者得聪明利智的因缘

昔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出家不久,就漏尽烦恼,证得阿...

念佛念经持咒该如何发愿

问: 念佛念经持咒该如何发愿?回向给一切众生是否功...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夫欲念诵,灭罪障,助菩提,应须发愿。先净三业,十指...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

培养修行习惯的重要性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

香花与臭鱼

在佛经中说到一段譬喻,一群捕鱼之人,一天,卖鱼以后...

印祖为何反对女众出家

问: 弟子在《印光法师文钞》中读到说:至若女人有信心...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三种修行中特别殊胜广大而不可思议力量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有三种力量是特别殊胜广大...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

【佛教词典】涅槃分

(术语)出处在昙鸾论注所谓不断烦恼得涅槃。解此有种...

【佛教词典】佛赞

(仪式)法会讽诵之赞文也。汉语之赞文,出于苏悉地经...

三圣都指归净土

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他有一个奇特的经历,就是...

药师法门的妙义

在这极忙碌社会里,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有事业、职业...

慈心不杀,当吃长素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聪明的女人不做婚外情人

男人有了情人后,其身体状态和精神状况由内而外会突飞...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

经书之类都好难,只念佛号可以吗

问: 请益法师,经书之类都好难,整理好多笔记,但是不...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真正的善知识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

要看着你的目标,不要看着你的障碍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