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天机法师  2010/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

一、应时行施

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在毫无意义。所以,布施应该对应著时效,在人们没得吃、没得穿时给他吃的、穿的、为最有利於需要者的布施,才可显现其效果,此种布施才可以称作「应时行施」。

有位在逃难中、饥渴的国王,遇到一位农夫施舍给他一碗地瓜汤,他吃得津津有味,觉得这碗地瓜汤真是人间珍品。事后,他凯旋回朝,吃的虽是山珍海味,但他每每想起农夫为他煮的那一碗地瓜汤,总觉再鲜美的食物都抵不过那碗地瓜汤的可口、好吃。

他要求厨房为他煮地瓜汤,但是,不论御厨如何变换口味,他都觉得没有农夫煮的好吃。於是,大臣们找来当时为国王煮地瓜汤的农夫,请他依著当时的作法再煮一碗。当国王吃著这碗新做的地瓜汤时,一样觉得没有当年那碗地瓜汤的好吃。

其实,地瓜汤并没有今昔之别,有别的是当年国王正在逃难中、在饥锇中,虽是最粗糙的食物,对一位又饥又渴的人来说,地瓜汤简直就是玉液琼浆、人间美味。而现在,国王口中吃的是山珍海味,心中的感觉是餍足的,地瓜汤如何能和王宫中的食物媲美呢?所以说:「救人救急。」在人们没有且需要时给他、救他,他的心中必然非常的感激。而对一位布施者而言,也是上天给了他一次非常好的布施的机会,让他有机会去获得功德,累积功德,此时他做的布施、功德也是最大的。反之,在人们匮乏时,不但不救助,甚至还哄抬物价销售,就是非常缺德的行为。

二、无轻慢心

如果对待人有轻慢心,所有的富贵就会消失於无形。在中国大陆的五台山,那里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那儿曾经刻过一尊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佛像,佛像手中抱著一个小孩,有如《观音送子图》,此佛像就是在阐扬文殊菩萨所示现的一段故事。

那时正值饥荒,人们都无粮食可吃,寺庙因而为众生布施稀饭。

这天,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孕妇,手中还抱著一个婴儿,向寺庙乞求一碗稀饭。出家人照例给了她一碗稀饭。孕妇说:「我手中的婴儿也需要一碗稀饭。」出家人依言再给她一碗稀饭。孕妇指著她的肚子说:「我腹中的胎儿也需要一碗稀饭。」出家人非常不高兴,立刻起了轻慢的心。当出家人生起轻慢心时,文殊菩萨所示现的妇人也立刻恢复他菩萨的真身。出家人一见文殊菩萨,心中非常的懊恼、忏悔,此时菩萨却已消失无踪。出家人赶紧跪下忏悔,并拾起妇人掉落在地上的一撮头发。出家人心想,我平常想供养菩萨都觉不容易,今天菩萨来到面前,不但未能掌握契机,还无端的生起轻慢心,使得自己与菩萨缘悭一面。 越想心里越是惭愧,一时想不开要寻短见。经众人一再规劝,出家人才打消自杀的念头,并发愿盖一座塔,将拾得的一撮头发供奉在里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随时随地都能不起轻慢心,自然有机会供养菩萨。只要有真正虔诚的心、恭敬的心,就能够获得富贵。

三、欢喜心

给人东西需出自真正的欢喜心,如果不是出自真正的欢喜心,而在给人东西时,说:「拿去!」这种不好的态度、不好的口气,对人真是没有礼貌,比不给还要糟糕。因此,给人东西时,需有虔诚、恭敬的态度,人家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当下才能得到功德。

人与人间的相处,重在是否有礼貌与虔诚、恭敬的心。给人再多,如没有虔诚、恭敬的心,也没有欢喜心,稍有志气的人,根本连开口都不会,那会乐意去拿你的东西。所以,你期望得富贵,每一样东西要给人家时,都需充满著欢喜心,把对方当成像菩萨一样地供养,当下就能获得像供养菩萨一样的功德。所以,要想得到富贵,一定要乐於布施,人家缺什么就给什么, 一 切都要能出自欢喜心。

四、不冀求果报

布施应出自对方有需求。因对方有所缺,而后我们有所给予,而不可以只为了布施的目的是在於求得好的果报。如果,人的布施是希望获得果报,换句话说,是为求得果报而去布施,此种称斤称两的心理,功德可就没有那么大了。布施能在没有冀求果报之下自然给人,方能获得很大的功德。

希望获得富贵的一生吗?只需依照这四点去做,且也只有这四点而已。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为什么人们却都不愿意好好地去实行呢?为什么情愿让自己遭遇贫穷困苦的业报呢?

诸位善知识!这么好的机会,千万别错失。如果没有富贵的因,想要获得富贵的果,是绝对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没有种种子,想要有收成,是不可能的事。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道理如此明白,且求富贵一生的「因」是这么的简单,为什么不去种呢?为什么偏偏要种下恶因恶果呢?我们是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懂得为自己种下善因,种下富贵的因。

诸位善知识!我们是不是能获清净庄严的身体和一生的富贵,还是过著贫穷因苦的日子?谁也不能代替我们去做决定,我们自己才是这件事情的主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门前,虽然也曾经考虑到彼此门不...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

莫问前程不求回报,这是最好的

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3000年,就把陀...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

福为善眷属

过去,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深得人民敬仰,却因...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

五种慷慨布施,能得大福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

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

【佛教词典】阿逻荼迦逻摩

(人名)外道仙人名。无正翻。见慧琳音义八。案此是阿...

【佛教词典】自业智力作业

【自业智力作业】 p0601   瑜伽五十卷二页云:如来所...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

【佛学漫画】浅谈般若

浅谈般若...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感恩,何必只限于节日

11月24日,是美国的感恩节。在所有的西方节日中,我最...

弥陀名号是实相身

第三个偈颂,是法藏菩萨讲:我到了成就佛道、佛果的时...

净业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

问: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该怎么办?明知这样做...

【推荐】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如何留住好人才

如何寻求合适的人才是一门大学问。刚开始时,谁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