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要跟着感受走

净界法师  2014/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么感受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就是我们本来是没有感受的。

佛陀说,比方说有一个人,他双手双足非常的安稳快乐,他整个身体也非常调和舒适。他本来没什么感受。但这个时候,忽如妄生,他忘记了整个身体的存在,这个时候心中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这个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问题是我们凡夫的心习惯攀缘,我们不安于自己的本分而产生一念的妄动,所以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我们两个手在虚空当中互相地摩擦,就创造了很多的感受。当然摩擦就包括了业力的造作,就把这个身心世界苦乐的感受给创造出来了。那么有什么感受呢?在两个手掌当中产生四种的感受——涩滑冷热。

澫益大师说,这个苦涩的感受表示三途的果报,就是造了很重的十恶业;滑,这个润滑指的是人天的果报,就是造十善业所招感的人天安乐的果报叫作滑的感受,润滑的感受;寒冷的感受是二乘的偏空涅槃,二乘人修无常无我而进入到偏空寂静的状态,叫作冷;热,这个温暖的感受是菩萨的大悲心所创造的菩萨的功德叫作热。所以整个九法界的感受都是我们一念的心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所以在整个修学当中最麻烦的就是这个感受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业力的显现。你要把佛号念好,你最好不要老是跟着你的感觉而走,你要训练你自己。因为感受它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的,而临命终的时候正是我们业力表现的时候,百感交集。所以感受在《楞严经》当中,它破六根就是破这个感受。

我们今天要从攀缘的心回到清净的心,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你怎么要克服你的一时的感受。这是最粗的,第一关而已哦!

我自己的感觉,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第一个难关就是过午不食的问题。因为晚上习惯去吃东西了,肠胃已经产生一个生理时间。所以到晚上的时候特别饿,非常的饿,那种感受非常强烈。后来有一次我终于把这个感受的真相给看通了。因为你强忍没有用的,你很饿你就是很饿嘛!你忍耐忍个一天两天,但是你迟早是要用智慧来面对它。

后来有一次我把它忍过去了。忍过去以后我发觉一个真相:就是我明明昨天晚上很饿,但忍过以后,早上起来以后,那种饿的感受没有了。那表示什么?这个感受不真实。

照讲,你昨天晚上很饿,你今天早上应该更饿才对嘛,是不是?那个吃饭的时间过去以后,你饿的感觉也没有了。从那一次以后我知道,你吃得很饱,那是一种饱的感受;你很饥饿,也是一个饥饿的感受。它们两个都是感受,如此而已。

问题是你要不要接受这个感受。

它们这个感受只就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个水泡嘛。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这样观察,它只是暂时所产生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我们现在要开始训练自己不要跟着感受走,这是最粗的,因为你临命终的时候,我给你保证临命终的时候感受不会是很好的感受,不是很好。

所以我们本来是从没有感受而产生一个因缘的假相的感受。那我们可以做到不受,安住在不生灭心,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如何恒顺众生

我们为什么要恒顺众生?是由于众生跟我们同体,我们要...

星云大师《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那里?...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初学坐禅,先要学会放松

居士们来到禅堂,一定会感到禅堂的气氛很紧张、很严肃...

经常观心中的相状,就能知道自己的种姓

我们都知道这个识变化多端,我们常说观心无常,就这个...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楞严经》里辨别邪师的方法

1.毁谤出家,轻蔑持戒: 常言: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

【佛教词典】肉团心

(术语)梵云纥利陀耶H?daya,译曰肉团心。即意根之所...

【佛教词典】筏蹉外道

(流派)同筏蹉子。由犊子部之部祖为筏蹉Vatsa而名。...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自序 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

六大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用进补代替锻炼 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

善男子的三种具足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

念佛十法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

人善土地就丰壤,人奸地就薄

佛在《地藏经》上讲,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洁之地,供养...

怎样持名念佛

方便门中,凡是佛所说的法门,统统是方便法门,而最容...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厮杀欺诈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

【推荐】老豆腐的故事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呢我们跟大家...

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情绪

现代很流行讲EQ,身为宗教师,我并不太懂什么叫做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