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欲对内心世界的影响

智圆法师  2014/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贪欲对内心世界的影响

在物质文明的典范——现代化大都市中,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弥漫着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工业废气,人感到胸闷压抑,耳朵听的是嘈杂噪音,眼睛见的是五光十色斑驳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容易心烦意乱心情压抑,尽管自身不愿意,但这些都难以躲避,这到底能给渴望现代化物质享受的人们带来多少幸福的感觉?

在追求财富者当中,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358名亿万富翁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总计25亿人口所拥有的财富,即几乎世界一半人口的财产。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最富有国家决定着全球84.7%的社会总生产,这些人消耗着全球能量的70%。

尽管大部分人都向往财富,然而财富仅仅落入少数人的口袋之中,这个世界大部分人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物质发展的成果也仅供部分富裕者享受,对大部分人来说仍然是个梦想。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城市在不断发展,然而其中的贫民窟也在不断增大,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城市,在城市的角落里寻找生活的机会,在充满歧视的环境中过着艰难的生活。

国家统计局2002年抽样调查显示,中国20%最高收入家庭与20%最低收入家庭的差距是15倍,在富裕阶层追求享受追求时尚的同时,底层人民还在为维持基本生存作艰苦的努力。富人可以打高尔夫球,可以出国旅游,而许多穷人却看不起病,为养老、为子女的学费焦虑。

再看看贪欲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当人们追逐财物满足贪欲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冷漠,人变得自私只顾谋求自身的发展,很少去考虑是否会伤害他人的利益,社会财富的总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多了,另一部分人就少了,自然会引起矛盾冲突,有的人看见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会产生嫉妒和愤愤不平,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人心里想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内心变得幽闭,不会去关心他人的疾苦,慢慢地内在的心灵世界也日渐沙漠化。我们可以看到物质繁华的经济发达地区,人情普遍冷漠,人和人之间不愿意交流,没有什么真情流露,人际关系往往和利益相联系,贪欲使彼此卷入到利益争执的漩涡之中,为了一点些微的利益,有时连亲友也翻脸不认,“唯利是图”之风如同癌细胞一样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扩散,由此带来的是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裂变。

今天,大力谋求发展和技术进步造成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一项工作过去花费的时间现在大大缩短,这又导致职员大量裁减,即使出现新兴产业也只需要高技术人才,世界的人口在不断增长,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数却呈下降趋势,由此致使失业成为沉重的社会问题。而且高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少有人能始终跟上这股趋势,结果一批又一批人被甩向社会边缘。

就象社会学家所比喻的那样,现在整个社会发展如同不断加速的长跑运动,作为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不得不加入这场长跑运动,试问在现今社会这样的形势下,有几个人不被赶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人人内心都蒙上了一层惧怕被社会淘汰的阴影。物质再丰富,如果连生存的安全感都没有,又何来幸福可言呢?

现代人对物质世界的寄托是更高更新更快更多,这已经成了一种共业趋势,成了难以制止的惯性运动。人们似乎步入一个怪圈,虽然相对于正常生活所需现代人已经制造了不知超过多少倍的财富,但是却不让自己停下来安静地享受,而要再去继续制造更多的财富。到底是什么驱使人们如此乐此不疲?其中的发动者就是内心的贪欲。

作为一个国的首领,首先考虑的就是本国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经济增长缓慢,政府的压力就会增大。国与国之间比的是国家经济总量,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成为经济强国,不愿意被淘汰出现代化进程。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也是当地的经济增长率。在世人的期待下,这些经济数字成了只能上升不能持平更不能下降,这些数据直接和官员的升迁相关。反映到家庭和个人,就是每年的年收入只能长不能退,否则就有强大的精神压力,这个压力既来自群体之间的比较,也来自自身的期望。物质财富的增长成了评价社会与个人进步的标准。

人们为什么不能回归自心静静地思考,除了不断去刺激物欲,不断去占有外物之外,人生是否还另有别途?对于人生价值的评判,难道真的只剩下去构造一个日益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可怜的现代人为什么不去想想这种外强中干的发展,对人类自身有没有必要?当今世界人口众多、资源破坏日益严重,而人的欲望却在不断持续扩张,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这辆疯狂的欲望列车将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吃葡萄的哲学

在一个果实飘香的秋季,一只老狐狸无意间经过一个四周...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

不要和诱惑较劲

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

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

黄金贼

一天,佛陀与弟子们在外行化后,准备返回精舍。途中,...

随遇而安,时时快乐

有位心理学家说,年薪两百万的人与年薪一百万的人的最...

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

这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希求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种贪心吗

【原文】 客曰:弟子忆昔念佛,被人呵云,修行之人,当...

极乐众生如何做到同时去多处佛那里供养

问: 法师讲过,极乐世界一人去供养佛,可以同时到多处...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

【佛教词典】具杜多行与具净戒行差别

【具杜多行与具净戒行差别】 p0825   发智论十八卷十...

【佛教词典】八秽

(名数)一,置买田宅。谓比丘当依众居止,勤修出世清...

【推荐】【漫画】恶不能障,弥陀救度

四川省梓潼县农村有一对夫妇,年纪四十岁左右,一直以...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

谋人财产,结怨相报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

好姻缘如何求

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我渐渐...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

割耳救雉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韦驮菩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