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2014/05/29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问曰,念佛之门,多承开导,群疑尽释,正信现前矣。但上文所谓抖擞身心,拨弃世事。今世网中人,间有境缘顺便,身意安闲者,则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拨弃者,又当何以教之?

答曰,世网中人,若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不论苦乐逆顺,静闹闲忙。一任公私干办,迎宾待客。万缘交扰,八面应酬。与他念佛,两不相妨。不见古人道,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其有世缘稍重,力量稍轻者。

亦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三万声,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为日课,不容一日放过。又有冗忙之极,顷刻无闲者,每日晨朝,必须十念。积久功成,亦不虚弃。念佛之外,或念经礼佛,忏悔发愿。种种结缘,种种作福,随力布施,修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须回向西方。如此用功,非惟决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上面的开示,摘自元代天如禅师《净土或问》。大意是说:

世网中的人,若是能够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他虽在苦乐逆顺、静闹闲忙、公私事务纷繁、迎宾待客、八面应酬交摄中,和他念佛还是两不相妨。

假使有的人念佛功夫较浅,力量稍弱,而世缘又较重,也必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三万声、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定为日课,不可一日放过。

再如有人繁忙到了极点,没有片刻空闲,但在每日早晨必须十念,积累日久,也有一定的功德。

念佛以外,或诵经礼拜、或忏悔发愿,种种结缘作福,随力布施,修众多善的功德,作为助行。

所有极微小的善都要回向西方。如果能这样无间断地用功,不但决定往生,而且必然增高品位。

此段论文浅显易懂,针对日趋忙碌的现代人,此处只将“定为日课,不可一日放过”一句话展开。有人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我信愿坚固就好了,何必设立定课?”以下分二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一、《八大人觉经》中一句经文:“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心是恶源”中的“心”指凡夫的妄心,是我们造业的根本;“形为罪薮”中的“薮”,本指积水的低洼处,比喻我们的身体是集中一切罪恶的地方。杀、盗、淫、妄、酒,都是为了放纵身体各个感官的欲望。因此身体被称为罪薮,也就是造业的集中地。

引用净界法师的讲解:“我们的修行并非从零开始,每个人从降生之日起,我们的生命就不是一张白纸,而是画着无始生死轮回的图案。等到我们有缘听闻佛法,想修行时,便开始对抗我们的业障、报障、烦恼障,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印光大师的棒喝:“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

赵茂林先生在《追述学佛因缘并以纪念印公恩师》一文中讲述自己拜见印光大师的场面:“迳往报国寺拜请明道师,叩关看见师父。仰之弥高的风采依然,行礼后,开口先问我,这一两年来信愿坚定吗?念佛的功课订定吗?我吓得张口结舌,嗫嚅地说:‘因为经理大江南饭店、天瞻玻璃厂等事务繁忙,念佛功课还未订,可是信愿已深切的坚定不移了。’恩师正色地说:‘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不定念佛功课,信愿未够坚定。还得要痛切的用功念佛!’真是未开口三十棒,这一顿棒喝,使我提高了警觉不少。”

可见,“信愿坚固”的评判不是由凡夫所谓“我信愿坚固就好了”来作标准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句经文“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以凡夫带着感情色彩的生灭心来判断“信愿坚固”与否,显然靠不住。当一个人意气纷发时的豪言壮语,是否经得起长时间的坚持,老病死的考验,临终四大分解的苦痛?既然凡夫的自我认定不可靠,以什么来判定呢?

“订定念佛功课,信愿才算坚定”,由一个人日常的身口意造作中,善、恶、净业所占的比重,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定业,来看生命的大致趋向。佛在世时,一位马车夫每天精进修持,却担心自己如果在驾车时死亡,因没有忆念三宝的功德,而堕入恶道。佛安慰他说:“如果一棵大树天天向西方生长,突然有一天遭遇被砍,它会倒向哪里?”马车夫说:“一定向西而倒!”佛说:“你每天的精进修持,亦复如是!”。

总结以上两方面分析,可见“每天订定念佛功课”决定了我们生命的趋势,我们凡夫的生命只有两种趋势,不是向轮回中倾斜,便是向极乐世界舒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四十八大愿——(第13愿)佛寿命无有限量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天天伴佛眠,朝朝从佛起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都在我们的念...

【推荐】念佛人被人认为孤僻被嘲笑,该怎么办

问: 我是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说调心。这个心就是当下这一念,我们在堂中用功办道...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佛教词典】俱支曩

(地名)旧称龟玆。国名。见梵语杂名。...

【佛教词典】三种薰习

(一)指唐译摄大乘论卷上所举之三种习气,即:名言习气...

【视频】净界法师《杀业花报现前,起大忏悔心念佛往生》

净界法师《杀业花报现前,起大忏悔心念佛往生》

【视频】净界法师《执着四大妙用,成外道种》

净界法师《执着四大妙用,成外道种》

【视频】《南传法句经》女声读诵

《南传法句经》女声读诵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贫贱夫妻

医院收进一位女病人,四十来岁的样子,农村人,蛛网膜...

佛教讲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无我,佛在小乘藏教里说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个道品,...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 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

奶奶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找回被拐孙子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

福报是用来修行的,不是用来享受

有道友问:自己从事股票业多年,感觉不务正业,但生活...

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问: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宏海法师答: 这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