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憨山大师  2014/04/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跋涉了千山万水,其实他没有离开过他的脚跟一步。所以说历劫妄想变化流转生死轮转,实际上没有离开过当下一念。如果能在平时的见闻觉知念头生起的地方用力看破,生妄念的地方不再生起,那么历劫的生死情根就会当下顿断,其实不需要借助其他力量了。

我曾经对学道的人说,念头起来的时候就要看破,事情还没到的时候不要生(忧惧希冀的)妄想,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修心,那么妄想自然会断灭,外面的事情自然没有对你有干扰了,修道的能力自然增强了,修行的功夫也就容易成就了。

在平时想没有起心动念的地方立定脚跟返观内照于念头起来的地方,就是追究这一念是从哪里开始的,追到念头生起的地方本来是无生的,那么一切妄想情虑就当下冰消瓦解了。然而所忌讳的就是没有勇猛力,不能把断妄想的咽喉,不知不觉跟着妄想一去不复返了!

生死的根源就是平时种种爱取舍我慢贪嗔痴。既然知道这些是生死与苦的根源,发心要断除,也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在这些妄念起来的时候就照得清清楚楚,不让它起来,面对妄念不起心,那么妄念就自动消失了,消失以后也不要去延续它,这样修心,每个念头都不放过,心心不昧,觉知自然变成灵知,那么我们的心就遇到各种境界不会牵动本心,观察内心心不附着外境,内心里外境不能到,那么生死就无法依附了。这样去修心,没有必要再去求其他的玄妙诀窍了。

无论闲忙动静、迎宾待客,在日常言行处去参究,不能放过,放过了就被外境所扰动,扰动了就生起了厌烦心,厌烦了就会想休息,再没有念道修行的心思了。心志归一就百事可做了。如何修心呢,就在念头起来的地方著力,念头起来就看破,看破了就当下妄念消失了,就不会延续妄念被妄念所转了,这个就是参究心地的方法。所以古人说,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去做难事,从小事下手去做大事,当下一念就是容易的地方小的地方,这里下手就会感觉容易。如果舍弃这个方法要等到有空了安静了才去修行,那么这辈子也不会有修行成功的一天了。沈生只要在当下一念上去做功夫,不要向外寻求,即使是礼佛持咒,也只在这当下一念可靠的力量上去做,总之种种修行的方法都是摄持心念的方法。

六祖慧能大师说,“常自见己过”,这一句话就是成祖作祖的要诀了,所说的“过”,不是做事的差错,而是自心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心上本来并没有一样东西,平平贴贴的,只要有一个妄想就是过错了,一个念头就是过错了,更何况种种恶习呢,而念头出现了自己不知道,怎么能免去过错呢?学佛的人如果用心不在心念上用功,那么会终生参学而不能得到真实的益处,这是因为用浮想抓住影子(而非真实)用功的缘故,这样是错到底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

每个人的生和死,别人都替代不了

五祖寺老首座照勤老和尚走了。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

【推荐】星云大师《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一盏路灯跟行人结缘,有人做个茶...

修止观是对治你的习气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

心很散乱,念圣号是最好的方法

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如果我们现在已经种下种...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凤凰网: 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

八种抗癌第一菜

编者按:现代人为了健康,每天花大价钱养生保健,其实...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

【佛教词典】菩提道场

(杂名)Bodhima??a,佛成就菩提之道场也。在摩竭陀国...

【佛教词典】义寂

(人名)新罗国人。年代事迹未详。或云玄奘门人,与元...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

如何才能增长福报呢

我们的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布施行善等等方法积累下来的...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佛,是有灵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

圣严法师《做好人际关系》

问: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是要...

只要平时念过佛,今生一定就能往生吗

问: 现在外面有些助念小组说:只要平时念过佛,就坐...

财色名食睡

财 财是欲中王,因你入奴行。 日日为你苦,夜夜为你忙...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

惟贤长老《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三学之含义 各位同学、各位居士: 我来到三学读书会,...

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

问: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