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净界法师  2014/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要的就是你怎么去引导你的生死业力,让它趋向两个方向:第一个趋向无上菩提,第二个趋向西方净土。现在我们来谈谈引导的功德。

我们看事修。那么前面的理观它是调伏颠倒妄想,它直接观照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息灭我们心中一切的分别。因为它本身在观照的过程当中,是离一切相的,所以叫理观。但是这个事修,它必须要即一切法,它必须在有相的因缘当中,去历练、去观照,所以它叫事修。它要借因缘的假相来修学,来修学什么呢?修学菩提心、修学往生的心,这个叫事修。那么这当中分成两段:一:依圣道门修学六度;第二个:依净土门成就信愿。那么这两个都是属于在因缘当中来修学,叫做事修。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依圣道门来修学六度。

这个地方有五种因缘:一、因缘;二、殊胜;三、方便;四、利益;五、助成。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六度的成就的因缘。这个地方有分成三段:一、对治障碍;二、成就功德;三、成办利他。先看对治障碍。

那么这个菩提心,我们谈一下,我们以前在没有修菩提心之前,我们第八识是受谁主导呢?对了,受第七意识。第七意识的我爱执,以自我为中心产生攀缘心,攀缘人天快乐的果报,所以我们以前的生命只有一个宗旨,叫做:享受人生。

我们攀缘色声香味触法,让自己这个自我意识来享受,就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生死。那么这种享受的心,被我们的无分别智给破坏了,因为你享受一定要有分别心来带动,你不打妄想你怎么享受人生?因为人生本来就是痛苦嘛,生命是苦多乐少。所以享受人生的概念是你自己想出来,就是说我们把人生美好化了。我们可能在人生的经验当中,曾经有过一次的快乐的经验,然后你就拿那个经验来看所有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能够去承受人生的折磨?生老病死的折磨?因为你觉得,你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快乐的影像,那个影像支持着你,让你继续走下去。但是这个影像,被我们的无分别智破坏了,所以这个时候菩萨自我意识这个道路被封断以后,它就不知道何去何从?这个生死这么多的善恶的业力,该往哪里去呢?所以我们必须要重新建立一个引导我们业力的一个力量出来,第一个就是菩提心,重新引导我们的阿赖耶识的业力,不能受自我意识引导。

那么这个菩提心本身的生起,有四种因缘,因为个人的根机的不同。在《瑜伽师地论》上说,第一个因缘:闻法欢喜。有些人对大乘佛法的这种各种的教法,听了以后特别的法喜,而发起菩提心了,第一个依法而发心;第二个:见佛的功德。看到佛陀在大乘经典,有种种的神通道力变化,依人、依佛而发心,见佛功德;第三个:悲众生苦。他看到无量无边的众生,在颠倒妄想当中,一次一次的跳入生死的火坑当中,深受老病死的折磨,他看不下去了,所以他发心了,悲众生苦;第四个:哀圣教衰。看到佛法在末法时代,代代的相传,法的力量越来越薄弱了,所以刺激菩萨的一个使命感,为了护持正法而发菩提心。

那么这四种因缘都能够使令一个菩萨产生一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这个就是菩提心。那么这个菩提心一旦发起来以后,我们的生命又重新有了动力了。以前是以享受人生,一种攀缘人生为动力,现在是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动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

十二因缘

一、前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问: 《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

喝腊八粥的因缘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

发菩提心

我们常常讲一个公案,说有师徒俩,师父是证到了罗汉果...

行菩萨道的条件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无隐慈,隐是隐伏,隐藏在里边...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净土在哪里与存在的根据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不...

造业的次数会影响业果轻重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

【佛教词典】生化二身

(名数)一、生身,降生王宫修行成道之佛身也。二、化...

【佛教词典】真读

诵读大般若经等之大部经典,其方法有真读与转读二种。...

修行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

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佛法把生命的功德分两种:一种是福德,它可以产生暂时...

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

诈称眼瞎喻

从前,有一位工匠为国王做事,由于工作非常繁重,身心...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传戒开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来已略说衣钵名相。今将受戒的要义...

多捡一些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什么叫根机呢?我怎么知道我根机好呢?当然,你根机好...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

十跪父母恩

父母一路养育我们长大,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逐渐有了...

贪小便宜

我们每天打开报纸或电视,就常常看到报导,有些骗徒用...

对治邪淫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人受着无明爱欲的驱使,投生在这个世间,此业报身乃一...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