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本性法师  2014/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理智与快乐的杀手。

粉碎恐惧,乃至恐怖,这是学禅的重要一环。

我曾蹒跚学步,恐惧于跌倒;我曾学步登高,恐惧于摔下;而今,我大了,恐惧于老病,恐惧于老死;我也恐惧于前路的陷阱,周围的暗箭。

但恐惧,不会因为恐惧而消失。那么,解除恐惧的密码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解析恐惧的本质是何?无论是场所、社交、宗教、特定等等种类,其实,恐惧是“我执”、“贪著”的代名词。为何恐惧,因为贪生所以怕死,因为贪财所以怕财破,因为贪名所以怕名裂,因为贪利所以怕利失,因为贪色所以怕色衰,因为贪面子所以怕面子丢。而这些贪,源于我执,执着于自我、有我。

所以,要去恐惧,首先,要破我执,去贪著。

其次,恐惧源于对世界、人生、社会认知上的错误与错觉。

恐惧犯的眼中,世界、人生、社会之千姿百态与气象万千应该是精彩的而且是有常的。而事实上,凡此种种,只是因缘和合,随时都在无常着。而这无常,在有常者心中,便是恐惧的又一根源。

夫妻想着百年好合,皇帝想着万寿无疆,江山想着千秋万代,文章想着万古流芳,每天想着六时吉祥!刚一牵手,就想着永远相爱!可是,天不遂人!命不遂运!往往是折的折,散的散,无常才是我们的密侣,如影随形,永远相伴。

为此,要去恐惧。其次,就要了知诸法的无常之性。

从理义上讲,破我执,破贪著,破有常想,便是要了知宇宙及万物只是现象,只有空性,没有永恒。生命、情爱、名利财色,凡此种种,一以贯之,皆是一样。

我曾于梦幻之中,仰望珠穆朗玛,想那群峰,她是梦幻与诸神的居所,似乎永恒于万年亿载,而常识告知我,她只是地球无常的产物,在那,曾经是一片汪洋。

所谓的天造地设,只是沧海桑田啊!

了解了恐惧的本质与根源,接着,我要告诉您,转化恐惧的四种方法。

之一:我很强调人生的减法,减法的人生。对治恐惧,也是一样。

当恐惧袭来时,厘清该恐惧的本质与根源后,您的下手处,便是减法:也就是倒退法。

比如:当你的爱恋出现问题了,你想想,即便劳燕分飞了,无非也就回到你们未曾相识时,那时,你难道不是活的无牵无挂吗!当你的事业出现问题了,也好好想想,无非就是回到你刚创业时,那时,难道你没有活路吗!当你的名誉出现问题时,你也省思一下,无非回到当初你还是无名小卒时,那时,你难道不是无名一身轻吗!当你身心出现问题时,你也思考一下,你无非就是身心有点问题呀,而非老病死。即便老病死了,也无非就回到你还没有出生时。何况,谁能没有老死时,谁能没有未生时。

之二:我很强调当下法,即不思过去,不思未来,专注当下,断绝比较。

当你困顿于恐惧的场景时,专注你的当下吧。你的当下,那时那刻那地那处那情那景,你感受一下,是否还是可以忍受的呀。许多时候,恐惧源于过去与未来,恐惧于过去的喜乐不能延续或悲痛蔓延,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如果,你的当下,是还可以忍受的,那么,有何理由恐惧。你落下一峡谷了,很幸运,你抓住了峡谷的一根藤,你得救了吗?从未来看,不确定,但从当下看,你得救了,这时,你就不该恐惧,你要从容,专注于当下,从容解救自己。在那当下,紧张而手脚忙乱与从容不迫地镇定自救相比,你认为得救的机会,哪个给予的大而多呢?

之三:要转化恐惧,就要与恐惧同在,与恐惧一体,不排拒,不对抗。

与恐惧同在、一体,就零距离地了知恐惧,与恐惧同盟,与恐惧为友,从而习以为常,知彼知己,培养出泰然面对恐惧的勇气与果敢,甚至智慧。恐惧无非就是一种感觉感受,当这感觉感受促生了果敢与勇气时,便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与物质能量!这强大精神和能量与恐惧于统一体中,以前二者的强大,自然必然要占上风,从而,使身心灵既同化融化恐惧,又超越解脱恐惧。此亦即烦恼生菩提,烦恼即菩提啊!

之四:作为信仰者,当我们感知恐惧来袭时,我们当然还要去祈求与依靠被信仰者。

恐惧之时,我们要想到:佛与我们同在,菩萨与我们同在;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一生平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默念佛、菩萨名号,是时,定当百毒不侵、百害不临。这时,求得佛、菩萨的加持力量,甚至把自己交给佛、菩萨,便很重要,也很灵验与有效。

人类,许多时候,其实是自己恐惧自己,自己被自己吓坏吓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心安才是福

几年前,我和一群朋友参加了名为突破性领导力培训课。...

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问: 请法师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何要把心与佛、...

不论在哪里,心变了一切都变

出世的心就是出离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来到世界的心...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

妙莲老和尚《出世间名利》

我们佛弟子要不要名利呢?当然要!不过世俗人是求世间...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

【佛教词典】十类经

华严经教海难思,无可限量,从狭至宽,略分十类。即:...

【佛教词典】聚集相应

【聚集相应】 p1297 杂集论五卷十六页云:聚集相应者:...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

《宗镜录》之法师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师略有十种过: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 《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

李圆净居士:护生痛言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恶曰杀生。这是古人昭示...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

情执放淡一分,功夫前进一分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 而...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

中年失子之痛--感爱别离之苦

2012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在河南信阳读书的小儿子的同...

想要接触到这个光明,就一定要念佛

阿弥陀佛是无限量、无边际,要对治我们的心和我们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