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2014/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忏云法师(1915—2009)在台湾佛教界享有盛誉。法师法名成空,信众尊称他为忏公。法师于1915年10月18日生于东北安东省与韩国交界处、鸭绿江畔小镇曹氏世家。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美术。24岁皈依佛门,开始学佛。26岁受五戒,30岁在北京广济寺出家受具足戒。此后进入北平(今北京)中国佛教学院求学四年。1948年忏云法师行脚至福州亲近慈月法师,跟从慈舟法师学习戒律。1949年,离开大陆到宝岛台湾弘法。1956年,与弟子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观音山搭建印弘茅蓬,因八七水灾,土石崩落而毁。1963年,与弟子性因法师于南投县水平乡顶莰村创建莲因寺,从此开始了在台湾弘法的历程。

1966年,开办大专青年斋戒学会。每年寒暑假各开办八关斋戒一次,暑期每次两届,寒假一届。在莲因寺办完两次以后,再移他寺续办,嘉义义德寺,新竹翠碧岩寺,中坜元光寺都曾办过八关斋戒。忏云法师持律甚严,每天四时以后,莲因寺不留女众、亦不能过夜。因此斋戒学会女众部委托南投县竹山镇德山寺、嘉义县竹崎乡香光寺、南投县埔里镇南林寺等寺协办八关斋戒活动。在桃园龟山寺亦有一斋戏会道场——“莲因北部斋戒学会静修道场”。忏云法师还与各大专学院的佛学社密切交流,定期举办佛七,方便大学生学佛。

忏云法师是一位以持戒谨严而著称的法师,他年轻时曾亲近慈舟、弘一等近代著名的弘扬律宗祖师。由此特别重视对戒律的受持,他在平日生活里以戒为师,出家之后奉行“过午不食”的戒条,一生未尝间断。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对弟子的要求也从不放松,对于生活随意,不守戒规的弟子,他常会给予严厉的呵责,使他们不敢生活放荡随意。

忏云法师在戒律的行持和研究上有多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对戒律的研究,他花费大量的心血,对藏经中律藏部分内容有深入研究,并根据佛陀的制戒精神和制戒因缘,提出了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戒律学思想。他有很多戒律方面的思想理论都被佛教信徒所推崇,成为信徒学戒的入门之指南。他在戒律学研究上最为信徒推崇是他编写的《五戒表解》一文。该表解是忏云法师根据五戒内容,花费多年心血编写而成。法师分别对五戒的每一条戒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杀戒,忏云法师分别从释名、制意、次第、具缘、轻重、开遮、犯戒果报与持成果报等几方面作了详细的解释。通过这样详细列表的方式解释五戒的制戒因缘、制定戒律的意义,犯戒的因缘,以及犯戒的果报,大大方便了信徒对五戒的全面认识。忏云法师的《五戒表解》编写出后,受到信徒普遍欢迎,很多佛学院都把他的《五戒表解》作为学习戒律的指定教材。

忏云法师行持除了持戒的谨严和注重戒律的弘传之外,还特别推崇净土法门,提倡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法师对净土的信仰不只是推崇念佛名号,他还研读了大量的净土经典和历代净土祖师有关净土思想的论述。并将有关的净土思想理论加以总结,形成了自己一系列净土思想理论。在这些净土思想的指导下,忏云法师一方面自己潜心修持净土法门,另一方面还向信徒广泛宣传祖师及经典的净土思想名言,让弟子通过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图】虚云老和尚120年的传奇人生

虚云老和尚诞于1840年,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

善导大师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

智者大师与净土法门

智者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真正的自由-圣严法师与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的对话

日期: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地点:法鼓山台北安和...

五百罗汉图释大全

五百罗汉图释大全...

西天第一代祖师迦叶尊者

(一)精通一切知识 摩诃迦叶波,汉译饮光,谓古仙人...

玄奘大师的生死观

子午岭沿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之间的边际徐徐东进,南折...

隋代高僧道绰大师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呢,跟昙鸾...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训练自己倾听的工夫

沟通是一种修行,必须有很好的禅修才能做到良好的沟通...

妙莲老和尚《拜佛念佛的方法》

(一)拜佛的方法与功德 我们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了知苦空无常理,生安养欣乐心

是经附文,临终方诀,最为切要。修净业者,所宜详览。...

【佛教词典】伽车提

(杂名)Gacchati,译曰去。智度论四十七曰:若闻车字...

【佛教词典】烦恼碍

(术语)二碍之一。见思之烦恼,恼乱心神,以障碍法性...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问: 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

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问: 弟子一直有个疑惑,就是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无诤三昧的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豁达自在,被众比丘敬...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布施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兵小功大黄豆芽

兵小功大黄豆芽 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可对于吃...

善用你心灵广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

宽运法师《放生之意义与功德》

(一)为何要放生?放生的目的与意义何在? 佛教提倡...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永嘉玄觉禅师在《奢摩他颂》开头就说:恰恰用心时,恰...

嘱奴守门

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