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南怀瑾老师  2014/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以佛像做礼拜、供养、观想之修持所用。佛经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诸经典中,常赞礼拜、供养佛像之功德利益,因之佛教徒遵循已久。

何以拜佛有如是功德感应等事,就佛之行持证悟,非常人所能行,由因地至果位历经修行,已入不生不灭无余涅槃之大光明藏。故于一一拜中,佛光注照,黑去暗除;恶业即化,障碍何有?佛表光明,业表黑暗,拜佛乃引佛之光明,破除自己业的黑暗,如一室之黑暗,以一烛光尚可破除,况佛遍照,暗破无余。佛像巍巍功德,世俗凡夫以及诸般外道,自不能理解。

修行人静坐参禅、或观想、或念佛、或持咒既久,当起而经行、或拜佛,五体投地,诸环百节,千筋万络,乃至脊骨百骸,莫不牵引,全身舒展,等同运动;以动养静之法。静时摄心,动时调身,绝不偏边。行人静中能定,动中也当能定,于拜佛中也当考验可否专心一致,心不外驰,以上对身心调摄,都有益处。

复次,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行者拜,只一见此形好佛相,自心如是严饰,等无差别;此刹那间,面对佛像,心如工画,于念不起生灭,摄心观住,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我即佛,佛即我,何以故?吾人心中本具足如来德相,只因一念根本无明,妄想颠倒,邪执分别,故自性佛相隐而不现,今以一念拜佛、观佛、忆佛,以外在假设的佛相引发内里,原具自在之佛相互相契入,此一契入,互相融和,自他无别,佛我无二。若拜佛、观佛、忆佛已竟,离此一刹那,吾人的心又随逐染法,见一切众生相,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假如离此佛相,若开眼、若闭眼、若忆、若不忆,佛相现出,清澈光明,具足如来德相,当下是佛;或观车水马龙悉观成莲花,观街头男女悉成清净大海众菩萨,此时修持已圆,拜与不拜佛皆为戏论矣。所以说,拜佛是摄心入清净觉海最好的方法,凡夫俗子的我们,拜佛时还打妄想呢,何况开眼、闭眼,佛相现前!或观成车马为莲花、众生为菩萨,由此可知学佛修行有多难!

普贤菩萨曾发过十个大愿,称做十大愿王,过去、现在、未来行菩萨道者,皆依此十大愿王而得成就无上菩提,可见其行愿功力之深切久远了。在十个大愿中,头一个大愿就是“礼敬诸佛”。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对礼敬诸佛之功能详加阐释。佛是人天之师,虽具高至无色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乃至诸天、仙人、梵王、帝释、人及非人都要向佛礼拜,足见拜佛一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于诸种佛相之前,顶礼膜拜,虔诚倍加,如面圣容,如佛亲临,做此思惟,当受法益。文殊大智有礼佛之偈,今录于下,凡礼佛依此佛作观,获益难思。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如来涌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如是拜,如是观;当拜佛时,只求一心直下观拜下去;起观行时,住心一处,观主体的我与客体所礼的佛皆入大般若智性空觉海之中,化自他,绝对待,自他无二,主客一如,于此性空寂照之中,缘起观行,豁然朗现之中,庄严道场若帝释天珠,弥布虚空,每宝珠上,十方诸佛坐莲台,放大光明,佛光、珠光相映成趣,大般若光打成一片。再观自身所化与诸佛涌现等同,自身一一于如来前接足顶礼。如是作观拜佛,为理事圆融拜佛,其功德实不可思议复不可说矣。

当拜佛时,只求一心莫因旁人讪笑,而起自卑;更由我慢不躬顶拜,此等即失其利。应知我为佛子,面佛顶礼,佛所制仪,非不见我人对待,更应观礼拜于法性之中,周遍法界,礼十方一切诸佛,更当思惟,非此时应遍体诸佛,往昔历劫早经遍礼诸佛,尽未来际也当遍礼诸佛,如是作观,是真佛子,功德难宣。

又有人妄说拜佛、菩萨圣像,不能抬头观看,此是不明法理,以讹传讹。前已述及观佛好,自身作佛,又“观念法门”中所言,若行者只观佛陀白毫之相,刹那现成,灭无量罪,可知观佛修持可获大利。或若拜神鬼等,慑其威猛,不敢张望,以神尚有我执,此乃外道所依,佛教弟子不可仿效。应知拜佛观佛时,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当下净土显现不二;可知拜佛有如是甚深功德了。

前已略述,此段提出紧要处,凡所有相,皆含有性,佛相虽然如是,有情无情莫不如是。凡夫拜相不拜性,圣者礼性不礼相。凡夫身拜心不拜,圣者心拜身不拜,惟大智者,拜而无拜,无拜而拜,身心不二,性相一如。故以外在佛相,依之礼拜,而引内里佛性,我内里佛性成就,则我外在佛相必然具足,一切外相为内性之表彰,一切内性皆外相之含蕴,此凡夫依佛相礼拜,正是依此法修行;若修行人礼拜到佛相与自性打成一片,豁然相我一体,无二无别之时,自会妙处。那“山河大地无非法身,翠竹黄花皆是般若”;于此中立,拜与不拜,皆成戏论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

我们要发回向的愿,这种回向效果无穷

【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

如何善用药师佛号利益他人

至心专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能满足世间及出世间的...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从社会上来看,像我们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没有什么贡献...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如此被我们尊敬,是有其原因的。这是...

佛虽广受一切供养,但心中无增减

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在竺叉尸罗国的博罗吁罗村...

这个名号开显自性宝藏的力量太大了

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现。西方妙境,彻底圆...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有时候求佛菩萨为什么不灵

我们有时候向佛菩萨祈祷,有时候灵验有时候不灵验,菩...

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在佛法里面能够修行,要有两个条件

世间上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加阿修罗就是六道...

【佛教词典】檀越施二部僧得施法

亦名:二部僧得施法 子题:僧得施 随机羯磨·诸分衣法...

【佛教词典】宗异品

因明用语。于因明论式中,与宗(命题)相异之品类。又...

祖师禅与如来禅

现在大家进入这个禅堂,什么叫做禅? 禅就是寂,寂也就...

猕猴喻

过去有个好赌之人养了一只猕猴,主人赢钱的时候,回家...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道我们天地万物,...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佛陀开示美色

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

鉴空和尚顿悟前身的故事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

马云:在创业道路上永不放弃

和张朝阳、李彦宏、史玉柱、丁磊、马化腾这些打小学习...

情感重的人为何会堕落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庚一 修行 佛告优波离:是名...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圣严法师《小时候的疑惑》

我想先谈一下小时候发生的三件事情,它们在我的学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