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2013/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如此被我们尊敬,是有其原因的。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具有无量的功德。现在分别说明一下。

一、观世音菩萨是倒驾慈航的正法明如来

观世音菩萨本来已修成了正果,成就了佛道,名号是“正法明如来”。既然已成了佛,为什么现在又称他为菩萨呢?是不是由佛位退失为菩萨位了呢?绝对不是!是因为正法明如来具有无比的大愿力,要度脱一切的苦难众生,所以倒驾慈航,自愿回归菩萨位,来救苦救难。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上说:

“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之神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

由这一段话,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完全是为了救苦救难,要给我们得到安乐,所以才由佛位倒驾为菩萨位的。这种伟大的情操是我们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例如一位当上了董事长的人,要他倒转过来作一位外务经理,他一定不愿意;一位作了政府部长的人,要他转过来作一位科长,你想他会干吗?观世音菩萨不但乐意倒转他的果位,成为一个菩萨,而且要成为一位千手千眼度众生的菩萨;更要做一个以三十二相来度众生的菩萨。我们一般的人,不要说叫他们发挥千手千眼的精神去工作,他们不愿意,就是叫他们牺牲星期六,星期日例假,去为民服务,他们也不愿意。由这一比较,就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多么伟大,多么值得我们来恭敬了。

二、观世音菩萨不计身份地位救众生

释迦牟尼佛曾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经》内说:

“观世音菩萨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十方如来,皆此观自在教化故”

由这几句话,更知道观世音菩萨本来是佛,释迦牟尼佛是他的一位苦行弟子,可是现在释迦牟尼佛已成了佛,他却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来这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这种伟大的情操,也是我们所不及的。例如一位已当过县长或市长的人,要他再回到县政府,市政府去当科员,为现代的县长,市长帮忙去做一些交际工作,他会愿意吗?由这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他只要是为了众生的苦难,有度众生的因缘来到,他就毫不考虑自已身份的高低,一心地去度众生,使苦难的众生得到安乐而后止,像这样具有大忍大悲心的菩萨,是不是值得我们恭敬呢?

观世音菩萨不但在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还在极乐世界与大势至菩萨一道,或为阿弥陀佛的胁士,帮助阿弥陀佛来娑婆世界以及其他任何佛世界度众生,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国。所以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极为忙碌的大慈大悲大菩萨。我们这世间,一个人只能作一份工作,若叫他一个人做二个人的二份工作,他就不耐烦了,会怨言怨语,心内很不高兴;可是观世音菩萨一人做无量人的工作,他都快快乐乐,从来没有说过怨言。各位曾看见过那一部经上记载,观世音菩萨埋怨工作太多,众生太多过吗!绝对没有!工作再苦,众生再多,观世音菩萨都是欢欢喜喜度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这种伟大的行谊,是最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感激的。

三、观世音菩萨的孝行值得我们学习

观世音菩萨还有一项美德,那就是他的头上戴了一个天冠,我们平时看见观世音菩萨头上高高的,有一块素白色的布幔覆盖着,看起来非常庄严,令人一看就生欢喜心,没有人看了观世音菩萨不生欢喜心的。你们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头顶上那高高的东西是什么吗?那是一座佛龛,唐代的大画家吴道子,将那么佛龛画成为发髻的样子,看起来是很美,很庄严,各位不可以将它当成发髻看啊!那是佛龛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将一座佛龛安在头顶上呢?因为他要供养恭敬一尊佛,那尊佛就是“阿弥陀佛”。如《观无量寿经》上说:

“‘观世音菩萨’以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位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那尊被观世音菩萨供在头顶佛龛内的佛,有二十五由旬那么高大,一由旬是四十里,二十五由旬就是一千里了。那尊佛真是很高大了。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在头顶上供奉阿弥陀佛呢?原来是为了报答阿弥陀佛的慈恩,所以将阿弥陀佛供养在自己头顶上的佛龛内,如《般舟赞》上说:

“天冠化佛高千里,念报慈恩常顶戴。”

又,《往生礼赞》上也说:

“西方阿弥陀佛,观音顶戴冠中住。”

由此可见观世音菩萨对阿弥陀佛是多么的恭敬,他报慈恩的心又是多么悲切呀!各位听了这故事,是不是由心底发出敬仰之心来敬仰观世音菩萨的孝心呢?是不是要学习呢?现在我请问世间的人,有那一位弟子为了报师恩,而将师父的像顶戴在头上的呢?又有那一位子女为了报父母的恩,而将父母的像顶戴在头顶上的呢?绝对没有!这样一比较,就更显得观世音菩萨的伟大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简易大悲咒水制作方法

准备: 先净手漱口,然后准备开水一杯,不拘凉热。有...

【推荐】造佛形象能获得多大的功德?

优填王承佛威神之力五体投地顶礼完佛足,右绕佛三圈,...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

念观世音菩萨三年多瘫子康复

明朝崇祯年间,安徽有个乞丐,因为下肢瘫痪,就双手代...

虔念观音圣号,化除刀兵厄

印祖当年还请许止净居士,专门编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本...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

心灵的宁静

年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着手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

21句话帮你去掉忧愁和焦虑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

【佛教词典】三种业

如契经言,有三种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何等福...

【佛教词典】峨山韶硕

(1275~1365)日本曹洞宗僧。能登(石川县)人,俗姓...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问: 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略释

一、发出离心,断爱出家 居常太息曰:人命过隙耳,浮生...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诵经时要注意这10个问题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

太虚大师对素食的开示

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

圣严法师《体验》

你没有真正去体验自己的生命,也没有真的想要体验属于...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

拜地藏像忏悔,获菩萨现身加持

这《地藏经》,古来因读诵、受持、供养、礼拜而获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