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

净界法师  2014/10/15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师父,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那这个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为因缘而发出来的一个心?

净界法师答:好,请坐!从天台宗的角度,认为我们本来就“性具”,它是一种“性具”的思想,这是我们明年的课程,它很强调“性具”。其实所有的善根我们都本来就有,但是你怎么把它激发出来,那就是“发”的问题了。凡是要讲发动的,一定是要照做了,是吧?所以佛法的修学,从天台宗大师,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不生灭”就是说你本来就有,但是你要有生灭的第六意识的造作,去启发它,就好像说大地里面本来就有石油,你要没有石油,你怎么挖也挖不到,但是你不去开采它,它等于没有,因为你没办法受用,对不对?

所以本来就有跟后天的努力,它是不冲突的。它是一个性德,一个不生灭的性德,一个生灭的修德。所以你要发愿,发菩提心从愿力下手,先设定一个目标。我们什么事情都是要先勉强,然后才有自然,既然讲“发” 就是勉强,到最后才有所谓的菩提心的相应。因为有些人会不同意,比方说你的自我意识,你第七意识就不同意了。我们一般人的思想里面是保护自己的,我爱、我见、我慢、我执,我们会保护自己,我凭什么要为众生努力呢,是吧?所以你发菩提心的人,你心经常要冲击矛盾,真妄交攻,但是你必须要说服你自己,用不断的道理跟自己沟通,因为这样子对你是最有利的。

就是说你不发菩提心,你的生命只有越来越狭隘。佛陀为什么成佛?我们以前也没有少干很多的善事,我们过去也曾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我们修了很多的善业,那些善业跑哪里去了呢?散落到卑贱的快乐的果报去了。为什么这个善业到佛陀的心态,会变成一种无止境的常乐我净的功德出来,为什么这个善业到我们的生命里面变成一种卑贱的人天果报呢?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心态不好。所以你发菩提心以后,会让你所做的所有的善业更加的广大圆满,同样一件事情,你何乐而不为?所以你必须要透过很多的道理,跟自己沟通。因为我们喜欢保护自己,结果把自己弄得越来越卑贱,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狭隘,这是不好的心态,自我保护不是好的心态。

所以唯识学的理论好就好在它很强调思想改造,思想是可以改造的,你可以透过学习,透过跟自己沟通,所以发菩提心是很重要。念佛也是这样,你自己用自私的心来念佛,阿弥陀佛给你的功德真的很有限,因为你心态没有准备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问: 请问法师,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大...

专修、助修与杂修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

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

憨山大师说:一般的人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甚至不能...

念完《地藏经》,要给一切众生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

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

问: 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

大安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

问: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大安法师: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问: 请问法师《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

大安法师:犯戒后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要下三恶道

问: 众生在没有皈依前,由于迷了心性,犯了杀、盗、...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如本法师:心病与身病

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佛教词典】成就

所谓成就者,即事前之目的,事后之归结也。小乘既明业...

【佛教词典】字母

又作悉昙字数。指悉昙(梵 siddhāj)之摩多(梵 māt...

【视频】净界法师《盐巴变盐山的故事》

净界法师《盐巴变盐山的故事》

【视频】天因法师《面对火或雪的境界》

天因法师《面对火或雪的境界》

【视频】八万四千法门该怎么选择

八万四千法门该怎么选择

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

四、观法无我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

我们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 第一个,我们 先修空观...

忧波毱多尊者伏魔记

佛陀在世时曾授记:百年之后,将有忧波毱多以坐禅第一...

苏曼女与十比丘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位须达长者,最小...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

能戒房事,则病少多矣

近人多生肺病,光颇不以为然。后世人业重,情窦早开。...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