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传印法师  2014/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土,即世界,为众生所依居处。众生为正报,世界(土)为依报。众生不能离开所居世界,既有正报,必有与之相当的依报,所以,说依报便包含了正报。如所谓佛国土、佛世界,便意味着即为诸佛菩萨。乃至如所谓地狱世界,便意味着地狱中受苦众生。

世界众多,大类为十。这种种世界,都是由于众生的同、别二业所成。同业亦称共业,亦称引业;别业亦称满业。同中有别,别中有同,同别互缘,安立刹网。因为染净业缘不同,世界的净秽差别,无量无边,非言可穷。

略而言之,为四种土:一、常寂光土;二、实报无障碍土;三、方便有余土;四、凡圣同居土。

以四土摄十界,则是:常寂光土,是佛世界;实报无障碍土,是菩萨世界;方便有余土,是声闻、缘觉世界;凡圣同居土,是六道众生的六凡世界。

(一)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之三德,互为融摄。三德皆常,性无迁故;三德皆寂,离尘劳故——不受尘劳影响;三德皆光,极明净故。此种境界,名秘密藏,乃是清净法身所游居处。从主体的“智”来说,名之曰“身”;从客体的“理”来说,名之曰“土”。然而,这不过是从凡夫能够理解,故作此说。其实际,此境界中并无什么主体、客体的分别,乃是身土一如,非有二相。

此身土一如、三德圆明、理智不二的常寂光,犹如水的湿性,虽然没有各各别异的特征,可是,却实实在在地周遍于各各别异的世界之中。其各各别异的世界,离此常寂光性体以外别无安立之处。须知!

(二)实报无障碍土

由于全性起修,全修合性,所以称性所感而得此真实果报。色心自在,心物圆融——心能转物,尘刹互含,地上大士之所游居。地上大士者,为破无明、见法身的分证即佛地位的大菩萨,为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别教初地至十地以及等觉菩萨。身能现土,土能现身,不违法性,胜妙庄严,如同《大方广佛华严经》莲华藏世界、法界安立海所明。

(三)方便有余土

超出欲、色、无色之三界以外的三乘圣众——声闻、缘觉、菩萨,未断尘沙无明者,修方便道——七方便道:五停心,别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法位者之所游居。

因修七方便道,超脱三界,所以叫作“方便”。为何称为“有余”呢?

此方便有余土人,但离分段生死,未免变易生死,但断除了见惑与思惑,未能断除根本无明的别惑,所以叫作“有余”。以此修七方便道而断尽三界内枝末无明的见思惑,而由于有三界外的别惑,即根本无明未能断除,故称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中众生的成分是:四教(藏、通、别、圆)中已断见思惑的圣人。三藏教的两种人:声闻、缘觉(已断见思惑故);通教中三种人:声闻、缘觉及六地以上菩萨;别教三种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圆教一种人:十信。这九种人,纯是菩萨种性,虽有声闻,而非定性,但断同惑——见思惑,故称声闻。

(四)凡圣同居土

三界(欲、色、无色)九地(四空、四禅及五趣杂居地共为九地)二十五有,主要是凡夫有漏的善业、不善业和即有漏禅定功夫之所招感。所谓“有”,即有业报、有生死之谓。

而圣人也来同居者:有两种圣人,一是实圣,二是权圣。

实圣:谓此人原来是凡夫,由其业力,牵生此界。生来这世界以后,因修道的力量,证得或声闻、或缘觉(辟支佛)、或菩萨果位,转凡成圣了。

权圣:谓此圣人,他的本际或为常寂光土之佛,或为实报无障碍土之菩萨,或为方便有余土的圣人,因为他有大悲愿力,哀愍众生,与此世界众生有缘,欲来度化之,示生于此世界,非由业力牵生。

有这两种圣人同居此土,故名凡圣同居土。

除常寂光佛土惟实(佛)无权(圣),实报无障碍土、方便有余土中皆随其因缘,而有权圣示现,化导诸圣人、诸菩萨。

四土的净秽、横竖理论等分别,于此从略。若欲求知者,可参阅蕅益大师著《梵网经玄义》等。

如上四土并非互为隔碍地并立着,不可按常情理解为四土分别存在于四个地方。须知,四土其实是互为融摄着的。四土是唯心所现,心无分剂,心无边界,所以四土互为圆融。“常寂光”在何处?若人果能一念承当,与佛相应,那么,当下即是!乃至地狱世界亦然。

所以说:贪瞋痴等烦恼心起,即成三途世界;四摄六度、慈悲喜舍心起,便是菩萨、诸佛世界。

佛经云:“心净则国土净。”这是从理性而言。理性是一切法即一切事物、事相的根据。《华严经》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万法即事相,心、识即理性。又说:“心如工画师,能造诸世间,五阴及国土,无法而不造。”所以,三界万法等一切世界国土,皆无不都是理性的,即心识的具体的显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这桩事情同时是显示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微妙无碍的功德...

敦煌风格连环画《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

(1)从前,有一位巨富长者没有儿女,就聘娶了一个贫寒...

凡夫菩萨欲于恶世度生,无有是处

《智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恶世救苦众生,...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人类普遍的一种的悲哀

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情态,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铺,到晚...

六道轮回的概况

每个宗教对人的身后,各有独特的见解;有些宗教认为身...

四种出世的思想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

杀蛇人的悲剧

印光大师在《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一文...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

自性的映现

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

【佛教词典】摄大轨

(一)凡三卷。全称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

【佛教词典】人头幢

(物名)梵云坛荼Danda,幢上置人头者,琰摩王之三摩耶...

不杀生的意义何在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杀生。为何释迦牟尼...

在声色货利的前面,我们要能自制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

圆因法师:浅释放生

一、放生就是救命 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

土豆的营养和药用功效

说到土豆的功效,很多女性会说土豆美容,用土豆片敷眼...

在医院往生没有道友助念怎么办

前面那品,我们讲过,人临命终的时候,不问他有罪无罪...

厌离娑婆有两个方法

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佛陀生病的时候

人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人生的无...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

佛教的偶像观念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

贪污慈善捐款会有什么果报

今人多不知因果,光绪二年,吾乡凡出头散赈之人家,无...

圣人、妻子和老虎

有一个青年,听说喜马拉雅山的山腰上居住了一位有德行...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