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种出世的思想

2011/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到另外的地方过生活而不问世事;也不是要死了以後才有出世的生活,更不是为了自己了生脱死,不管世间的苦痛与因难,真正的“出世”是思想上的出世。出世的思想要有如下的认识:

一、要有人生无常的警觉:世间上每一个人都有好生恶死的观念。其实,人生一期的生命,数十寒暑,石火电光,刹那即过;人间的沧海桑田,桑田沧海,无常变幻。普贤警众偈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所有何乐?”能够对世间起无常之感,能有人生苦短的警觉,精进不放逸,努力修行,就是有出世的思想了。

二、要有远离物质的看法:世间上每一个入都喜爱金钱物质,有人临死之际,金钱物质也不肯给人,他以为来生仍可享用,所以贪恋、聚集,最终一棺长盖,一抔黄土,抱恨而归。

金钱物质本来是给人用的,但有人不会使用金钱物质,反而被金钱物质奴役了。苏东坡说:“物质有穷,欲望无尽。”找们如果不能对物质存有远离的看法,终身就会做物质的奴隶。如果有出世的思想,就能超越物质之外,对金钱做最有意义的运用。

三、要有淡化情爱的观念:经云:“爱不重不生娑婆,愿不切不生极乐。”众生因为有爱,才有生死,才有是非;因为有爱,才有你我,才有烦恼。佛教并不是要人人部舍弃情爱,而是要人以智化情,因爱念下去除一分,道念便无法增长一分。有了出世思想的人,就能以般若智慧化导情爱,得到佛法的受用,反而能享受人间的真爱。

四、要有不满自己的要求:一股人对别人不满,绝少对自己不满。其实,自己充满我贪、我嗔,我痴、我爱、我执,我怨、我私、我妒等,怎么还能对自己满足呢?

对自己满意,这是道业进步的障碍。人生到处都是缺陷,到处充满了考验,能够对自己不满,道德人格才会有所增进,这才是积极出世的思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倓虚法师智斗阎王死而复生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文殊度屠夫

有一次,文殊菩萨示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推荐】今生没有往生,下辈子就更难往生了

智者大师,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门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

轮回故事:晋代名将羊祜找到前世遗物

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为什么会产生魔境

这以下第二段就正式说明致魔的因缘。这当中有两段。先...

略述净土法门之殊胜

诸佛如来以慈悲利物为本怀。故示现人间,说无量法门,...

印顺法师《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一、叙起 财富,包括一切动产不动产,国有的和私有的...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佛陀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

【佛教词典】离间语

离间人家和好的言语,是十恶业之一。...

【佛教词典】四业

【四业】 此指依受报时期,及其业之定与不定而分的:一...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

抗衰老的蔬菜和水果

医学研究证明,与机体老化相关的疾病及基因的突变,都...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

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语来摄受

大家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让互...

惟贤长老《净土教与庄严国土》

一、净土教与净土宗 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

多用心

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别行疏钞》中讲了十种礼: 一、我慢礼: 像上下捣米...

如何对治妄想和外界干扰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