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2014/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俗称六重二十八轻戒)。以及梵网菩萨戒,即究竟菩萨戒(俗称十重四十八轻戒)。《菩萨璎珞经》中云: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十重戒),其受者,过度四魔(即不受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四魔的障碍)。从生至生不失(菩萨戒体),因此,常随行人乃至成佛。

《菩萨璎珞经》中云:受持菩萨戒者“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是说有人受了菩萨戒之后,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即使犯戒也原声本人未受菩萨戒的情况,更胜外道。

(1)菩萨戒是三皈、五戒、十善之展开和提升。同时三皈、五戒、十善是一切大乘戒律的基础。使我们必须应该受持的。受菩萨戒是现在始,至尽未来劫,生生世世皈依三宝。与尽形寿(今生今世)的三皈五戒、皈依三宝不同。且菩萨戒以三聚净戒为中心,即:摄律仪戒(持一切净戒)。摄善法戒(修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往生佛国净土圆成佛果。

(2)受戒持戒是为法界一切众生而持,在一切众生上得分,而犯戒是针对少数众生而犯,犯戒是行菩萨道过程中而犯,股经云:“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因受戒者自然契入同体大悲。例如: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愿法界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果。念一声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受戒者念佛的力量极大,引诱菩萨戒体故。受戒后或念佛、持咒、为众生回向,或印经书、放生、财法布施,或请法师讲经。或精进修行,修六度万行等等,种种方便度化。

(3)受戒者诸佛护念,如药师佛十二大愿,受戒破戒者药师佛加持护念,使戒体清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亦加持护念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亦加持提携受菩萨戒者。《佛说延命地张菩萨经》亦云:地藏王菩萨亦护持菩萨戒者,不仅让其世间吉祥如意,且加持速证涅槃。

(4) 受戒持戒者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易上品往生,据《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上三品为大乘菩萨根性者往生。

(5)受持梵网戒者《梵网经》云: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往生净土或投生善处)。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6)受持菩萨戒是重在积极的行善,而不仅仅是消极的止恶。进而愿一切众生,皈依三宝,发菩提心,自利利他,的究竟解脱,圆成佛果。

(7)菩萨戒是有犯不失的,受戒者命终不失戒。犯重戒、重罪,戒体自性光明暂时被遮盖,但由于忏悔、诵经、念佛等修持力,不舍菩提心。而且有缘仍可于今世或后世重新增受戒,有种种因缘仍可恢复戒体(菩萨戒亦可多次受,使戒体坚固)。况且每半月半月诵戒,以利自观受持。

(8)《梵网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菩提心是我们本性具足的,通过受戒只是恢复自性本有的功德。就是看我们有没有勇气敢于承担荷担。受持菩萨戒,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德,愿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9)《菩萨璎珞经》中云:“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

(10)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菩萨戒的得戒师是释迦牟佛,羯磨师为文殊菩萨,教授师为弥勒菩萨,一切如来为尊证,一切菩萨摩诃萨为同学。经佛菩萨次第相传,由罗什大师传到我们的出家法师。

(11)受菩萨戒条件有二:其一.感戒之善,须真心发菩提心,切实行菩萨道。发菩萨愿。其二.无障戒之恶,无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极逆等罪。

(12)优婆塞戒也称在家菩萨戒或初发心菩萨戒,是渐戒(包括瑜伽菩萨戒),必须先三皈五戒后方能受戒。而梵网菩萨戒是顿戒,不受五戒限制。但是要发大菩提心,发菩萨愿,行菩萨道。无种种极恶逆之罪,即可受之。而且也可面向非人、神、鬼、畜生等受之。条件是但解法师语。梵网菩萨戒对出家及在家均可受之。只是具体戒条解释不同。(如:出家完全断淫。在家斋月斋日不淫等)。优婆塞戒可进一步受梵网菩萨戒。

《梵网经菩萨戒》中称赞受持菩萨戒者,即于一念之中,具足八种殊胜功德。

一者,去道场殊胜,譬如大鹏一飞过十万里,菩萨戒心亦复如是,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萨戒即超二乘,如昔有一沙弥侍一罗汉而行,发菩提心求受菩萨戒,此阿罗汉返身恭敬,为担衣钵,让路而行,可见小圣不及大凡也。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阎浮提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萨戒者,以彼运心广大敌。四者,功德殊胜,受小乘戒,譬如之萤火光,但能自照,受菩萨戒譬如日光一切普照故。

五者,灭罪殊胜,受戒破犯犹圣外道,以戒的威力设堕恶道受罪轻微故。

六者,受胎殊胜,受菩萨戒者,若在胞胎常为天龙善神共守携故。

七者,神通殊胜,受菩萨戒者,能搅长江为酥*变大地作黄金,一念中超越千生,一日内广度群品故。

八者,果报殊胜,受菩萨戒者,当生莲花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转故,诸佛子等,如今既受菩萨戒已,既获如是殊胜功德,各个善守护持,于行住坐卧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常持浮囊欲度大海,如如草系比丘,长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以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心起一念二乘者非菩萨,即是故应当珍敬,慎勿懈退。

走出误区,求戒受戒,稳步迈向极乐世界!大众对受持菩萨戒有两个误区:第一个是:误认为菩萨戒高不可攀,与凡夫无缘。由上可知,一切众生乃至包括畜生等三恶道众生皆可受持。《菩萨璎珞经》云:“众生不受持菩萨戒,木头无益,畜生无益”。畜生虽不了解法师语,但一经入耳,永为道根。为将来种下菩提成佛之因。

第二个误区是:误认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此乃是套用了世间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这本是歪曲了佛法。佛在三藏十二经中说:“一切无非因果”。但冲没有说过罪加一等!佛、菩萨慈悲处处呵护众生,从不加罪于众生。而还在许多经典中告诉我们犯戒忏悔的方法,我们依教奉行,不要听从了解佛法不了解戒律的人把世间法随便套用于佛法之上。

《梵网菩萨戒经》是大乘经律。是特别法门。踏同于般若、华严、净土、唯识等大乘了义法门。它即不是单一的佛力,也不是单一的自力,它是将自力与佛力融为一体的合力法门。

受大乘菩萨戒,既得如是广大功德,因此奉劝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应求受大乘菩萨戒。既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节选《梵网经》《优婆塞戒经》《菩萨璎珞经》等经典,以及藕益大师,圣一法师,圣严法师,亲证法师等高僧大德圣言录。欢迎翻印流通,功德无量。如有纰漏,敬请指正,不足之误,敬请谅解。

菩萨戒弟子每半月半月诵戒仪轨:

一、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佛(三乘 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三乘 礼佛)

南无常住十方僧(三乘 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三乘 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乘 礼佛)

南无弥勒菩萨(三乘 礼佛)

二、誓愿: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皈依佛、法、僧三宝。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受持菩萨三聚净戒。

我(称法名)从现在起至未来劫受持梵网(或优婆塞或瑜伽)菩萨戒。

三、诵持菩萨戒本

四、拜忏(对首忏悔或八十八佛忏等等)

五、回向:

诵戒之功德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要忽略名号的无量光、无量寿

我讲一个念佛的公案给大家参考,这个公案出自《念佛法...

何为三禅?它有哪五种功德?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

净界法师:瑜伽菩萨戒本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应该怎么观

辛五、池观 (一)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二)明标池体...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问: 对于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

杂乱垢心念地藏圣号,有功德吗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要正确的忆念娑婆世界

我们这一块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呢?按照《念佛圆通章》的...

财色名食睡

财 财是欲中王,因你入奴行。 日日为你苦,夜夜为你忙...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佛教词典】安立谛

【安立谛】 安立即施设差别的意思。亦即用语言、名相来...

【佛教词典】为性不好造诣于他

【为性不好造诣于他】 p1176 瑜伽七十一卷十四页云:复...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佛经中关于邪淫的果报和戒淫功德

节选自《欲海回狂》(白话)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师誉...

做大事业需要哪种精神

自利能让人走多远?市场边界的扩展应该有怎样的过程?...

有智慧的女人能内能外

汉武帝曾为乳娘的一件过失,要将她处刑。乳娘吓得跑到...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

净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门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

善男子善女人的含义

善男子(梵kula-putra;巴kula-putta;藏rigs-kyi b...

忍辱以积大德

这个放弃内心的感受,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跟大家...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不过是灵魂随业流转而不断生生...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