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净界法师  2024/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即以懈怠及贪瞋痴四法为体。

放逸跟前面的懈怠有关系,不过它比懈怠又更严重;因为懈怠是对功课松散了,而放逸不但是懈怠,又加上贪瞋痴了,就是已经放纵自己的烦恼活动,所以说放逸比懈怠更严重。

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

对于这些染法、染污的因缘,你不防止、生起了之后也不断除;对于清净的戒定慧也不修学,使令它能增长广大。你的内心是什样的呢?『肆纵流荡』,肆纵就是放纵,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如理作意」,在五欲六尘的境界里流荡,到处攀缘。流荡的本质是肆纵,是你故意的。就是你起一种作意,这种作意是由“不如理作意”衍生出来的;不是说我们在打坐时,突然间起了恶念,不是;是故意的!故意去驱动你的心识,在五欲六尘中到处流荡,这个就是放逸。

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

前面的懈怠,会增长染法,但是对于善法还不至于损害到。但是当放逸的心所生起时,不但会增长染法,对于之前所成就的功德,还会加以损害。它的作用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增长染法、一方面损害你以前点点滴滴所栽培的功德,你的信、进、念、定、慧这五种善根,都会被放逸破坏掉。

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讲了一个小故事,来警告我们不可放逸:他说有一个人很贫穷,生活很困苦,他想要改变一下,希望能够得到富贵,就向天神来供养、礼拜、祷告,供养了十二年。有一天,因他至诚恳切因缘成熟,天神就出现了。这个贫穷人很欢喜,天神说:“你有什么祈求呢?”穷人说:“我希望你能赐给我财宝富贵!”天神说:“可以”。就给他一个瓶子,叫德瓶。天神说:“你需要什么,就向这个瓶子祈求,它就会给你变现出来!”天神离开了之后,贫穷人就至诚向德瓶祷告:“我现在需要一栋房子。”德瓶就出现一栋美丽的房子。“我需要车乘”,一下子又出现车乘;“房子里面,需要各式各样的珍宝装饰”,一些稀世珍宝就出现了。

当然,一个贫穷人突然变成富贵人,内心当中就志得意满,一般人都是这样的,有了财富之后,就要炫耀了,把他过去那些乞丐朋友,通通召集起来,请他们吃饭。那些贫穷朋友一见面,就喝酒吃饭,饭后大家就问他:“你过去跟我们一样穷,现在怎么有这么好的房子和珠宝啊?”这个穷人说:“我有一个德瓶,我向它祈求什么,瓶子就能出现什么!”大家说:“那你就当众表演一下,给我们看看吧!”他说:“可以啊。”当着众人,他就向德瓶请求,一下子就出现他心中所要的。

这时大众欢喜、拍手称赞。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就是要栽跟斗了。他一高兴,就在大众中跳舞,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德瓶给踢破了。德瓶破了之后,从德瓶里面出现的房子、珍宝、车乘,一切东西全都消失掉,又恢复到过去贫穷的样子。

这个故事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它就是要警告我们,要时时保护这个德瓶!我们能够出家修行不简单,点点滴滴,每天忏除罪障、积功累德,心中有一点小小功德,这个德瓶。如果我发愿,要得到人天果报,就有人天果报;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这有一点功德力了。但是千万不要放逸!因为这些功德还没有入圣位之前,都很容易被破坏!你看这个贫穷人,能得到德瓶也不容易,他花了十二年供养礼拜,才得到的,却因为一念的放逸,把它给踢破了。

有很多人也是这样,刚开始修行,那是持戒、苦行,但是会栽跟斗的多数不是初学者,多数是出家有一段时间,或者说有点功德的人。因为刚出家,身心苦恼,你不可能放逸,也没有资粮放逸,等到内心有点功德,你的内心会有想要攀缘的冲动。就是刚开始你一直修习寂静,慢慢有点功德后,你会想要动,这时候你就要用德瓶的故事,来警告你自己──不可以乱动,要保任,不能弃舍!这个德瓶得来不容易,所以不能放逸啊!

通常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一定是先放逸才会破戒!有弟子问过的果清律师,他老人家持戒很谨严,问说:“老师啊,我们面对那么多戒法,到底持戒的根本精神在哪里?”律师说:“持戒的根本精神就是『不放逸』,你要抓住这个原则──身口意不放逸,就是持戒的根本精神。”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从刚出家、穿上这件袈裟,要把这件袈裟穿到临终,要不放逸,也是不简单。老实说,我们都是凡夫,凡夫就是有各式各样的烦恼,有贪、瞋、嫉妒心、我慢心…烦恼在我们内心一再的出现,而我们对治烦恼,主要就是靠对佛法的一念信心、惭愧心,好一点的话,就是曾经在寂静当中,所栽培的少少无贪、无瞋、无痴止观力量,我们对治烦恼的功德,大概就是这样而已。烦恼的势力是如此的强大,而戒定慧的功德,我们大都是今生才栽培的,所栽培的功德也不是很大,遇到烦恼的活动,要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的确也不容易。在尽形寿的菩提道当中,一路走过来,要完全不放逸,的确是不容易。

既然不容易,怎么办呢?忏公师父有一个办法,是很好的一帖妙药,忏公师父强调依众靠众。就是刚开始修学,应该要依止僧团,不要一开始就住茅蓬。一开始住茅蓬,前三个月主动积极、精进用功,三点钟起床;半年以后,改成四点起床;一年以后多睡一会儿,五点起床;再过一段时间,啊呀,修行不要那么紧张,睡到六、七点才起床,就是这样。因为烦恼它会以各式各样相状来欺骗你,让你有很多借口,如果你没有经常跟烦恼作战,你会觉得烦恼实在是狡猾不得了,你看不到它的真面目。

所以依众靠众有一个好处,反正打板你就起床,不管什么理由,因为大众有一种力量,大家都往前冲,你跟在别人后面,就算你落后、也不敢落后太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是因如是果,烦恼痛苦是没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

为何现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

【推荐】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如何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

在家佛前自受五戒仪轨

(一)唱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恶口一言,角长头上;伤人一语,尾生臀际

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

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

问: 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

丰子恺的牛画

红花两朵插牛头,辛丑新春应属牛。 祝你今春耕种好,风...

见忍法师:如何发心

如何发心这个问题,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属普贤行愿...

【佛教词典】真实人体

禅林用语。又作真实体。于一切处、一切时皆可全然活现...

【佛教词典】自性差别

【自性差别】 p0598   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页云:此中自...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推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

老先生与小偷

学佛要学习自度、度人,「自度」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一位女孩吃素五年的感受

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动物性食物的被大量消费,带来...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

问: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因为师父少忙不过...

「淫」是男女间彼此欢喜,怎么会有冤呢

冤业有三:如云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死死生生,递相吞...

四种可代茶饮的中药

熬中药喝都觉得苦,有时候调理身体却不得不需要一些中...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