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随境转,心也跟着生灭

净界法师  2014/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随境转,心也跟着生灭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该要相对地提升。

我们刚开始都是在心外求法的。我们的心都是在依靠外境来帮助我们的善根,刚开始都是心有所住。当然一个初学者这样的修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要能够保证你临终的正念不受外境的干扰,要让你的佛法的善根、念佛的善根增长广大,你就必须要提升你的修学的功力。

首先第一件事你要做的就是强迫你自己,把心带回家,这个心不要在外面乱跑。你在外面乱跑,有时候晴天的时候你还不错,要刮风下雨你就完了,你做不了主的。所以你应该劝你的心,回到你的家,把心带回家,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生灭心,为什么心会变成生灭呢?你的心跟境在一起,心随境转。境是生灭,心也跟着生灭。心本来没有生灭,你随境而转,当然变成生灭。

所以你应该把心带回到不生灭的现前一念心性,然后生起空假中三观。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这个东西。第一件要做的事——从假入空,不要马上在因缘上去做事情。遇到任何事情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是没有这个东西的。从空观当中先强迫自己把所有的人事先放下,然后再告诉你,好,那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由过去的因缘现在出现了,开始修假观。

那假观怎么修呢?就是注意你心中的念头的相状。你好好地看你的相状。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当中,你要改变你自己,第一件事情先了解你自己。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回事,你怎么改变呢?

我们的生命是由三块结合而成——过去、现在,你肯定会有一个未来,你肯定会有一个未来。而现在的我是由过去很多很多很多过去的我累积而成的,那么这个生命都已经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相状、它的生命的相貌都结束了,但是留下很很多多的痕迹,留下很多的善恶的功能。

这些功能在人事接触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相状出来——善良的相状、邪恶的相状、出离的相状、大悲菩提心的相状。那么如是相性体力作这种潜在的功能,跟遇境逢缘的造作,到因这块,跟现在的你都没有关系,不能怪现在的你。好的话,也不能赞叹现在的你,因为跟你没有关系。

那么到了缘的时候,就是你今生面对这个相状出现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面对你心中的善恶相状,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随顺它,跟着你过去的脚步走,你过去喜欢做什么你还做什么,这第一个选择。那么这种情况你的生命大概就定型了,就定型了。你对你心中的相状采取随顺的心态。

第二个,你采取对治,既然这个相状我本来就没有的,换句话说,我可以改变它,它没有实体。我们假借种种的方便来调整它,所以我们常说,祸福由因,改变在缘。我们今生要无条件地接受过去,但是你今生还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因为这个相状虽然很多,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它们都不是本来有的,它们都没有实体。

还好,它们没有实体。所以当我们选择对治的时候,你的生命就改变了,就是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忆佛念佛,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给自己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一个小伙子,初次到工厂做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车完...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如何让心不被外境所转,同时定住

问: 如何关注心不被外境所转呢?一丝一毫的心都不能动...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的方法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当然是多善根、多福德非常重...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佛教词典】二边中间无碍

受五蕴身心是一边,解脱五蕴身心又是一边,受了今之五...

【佛教词典】论议

【论议】 p1328 如十二分教中说。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

老鼠也能往生

清朝的时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门内,有一座庵堂,住持...

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问: 请问法师,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大安法师答:...

首富只靠一粒米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

她不知佛,但一举一动却离佛很近

《葛藤集》中说南岳怀让见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禅成佛,...

真切工夫才有悟处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处在当前这个充满声色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安心立命...

圣严法师:四圣谛讲记

四圣谛是基础的佛学,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的第一个夏...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

严以律己不诿过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