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八种原因会导致持咒不灵

2014/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八种原因会导致持咒不灵

1-3、【怀疑心、起恶心、不诚心】,有这三种心,持咒必不如愿

“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这里是〈大悲咒>经中的摘录,当然并不只是单指大悲咒,其它咒语也差不多。

什么是起恶心呢?就是害众生之心。恶心尚且如此,做恶事当然更不好了,比如杀生、邪淫、偷盗等这些统统包括在里面。

4-8、【吃肉、喝酒、吃五辛、淫欲、在不净之家中食】

菩萨摩诃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读诵通利,利益众生。

为咒术故受持五法:

一者,不食肉。

二者,不饮酒。

三者,不食五辛。

四者,不淫;

五者,不净之家不在中食。

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

——以上摘自 菩萨善戒经

【原因】

持咒主要靠自己诵咒的功夫,咒术要灵又有赖种种护法神的护持。《楞严经》说吃五辛的人护法神远离,因为吃五辛的人会有种种特别的恶臭,我们人身在其中久了好像闻不到或者不敏感,身心比我们清净很多的护法神就比较忌讳了。不仅如此,一些邪鬼邪神又特别喜欢吃五辛的人,在晚上睡觉时,这些邪鬼邪神通过舔这些人的嘴唇获取它们需要的“营养”,所以吃五辛的人久而久之福德渐渐消散。

吃五辛尚且如此,那其它吃肉、饮酒、淫欲等就更容易理解了。这里的不淫不只是不邪淫,也包括了夫妻之间的正淫,如果你想持咒灵验一些,你就要尽力避免这些淫欲行为。

“不净之家不在中食”又怎么理解呢,根据上下文分析【喜好吃肉、喜好喝酒、喜好五辛、喜好淫欲、心怀不善总起恶心作恶事】之家都算是不净之家,不净之家善神远离,邪神邪鬼又特别喜欢亲近,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不难理解

综合以上分析,出家人比在家人的环境清净很多,持戒也比较容易持,所以总体上出家人诵持咒语的效果会比在家人好,不过也只是相比较而言。

【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念佛】

佛经说,末法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在三恶道中旋入旋出,永难出离!多位祖师大德背书指证“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可见靠自力修行之难,又提出“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的解决办法。

这里用一个譬喻来说明:一群人要从崖底攀登到一个百丈悬崖上面。首先老人小孩、四肢不健全的人会被排除,其次身体笨拙的很快会出局,再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生理疾病的也会被排除,最后是有恐高症的也不敢尝试。剩下能够去试一试的就是各个方面的精英:四肢发达、身手敏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靠自力攀登就要这些种种条件来保障。

反之,如果在百丈悬崖旁边架设一个电梯,还会有这些障碍吗?没有,无论老人或小孩、健康或疾病、健全或残疾、健壮或虚弱,这些人通通可以登上百丈悬崖顶端,为什么?因为有电梯——借用电梯之力。坐电梯用到自己的力量了吗?没有,完全靠电梯把我们载上去!念佛即如同坐电梯!念佛即是乘佛力!!

在观无量寿经说,一个一生十恶不善的人,临终念佛乃至十声,阿弥陀佛现前接引“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这里是指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彻底彰显佛力救度之慈悲,这句佛号看起来简单,念起来也容易,但是为了成就这句名号救度众生,阿弥陀佛用了五劫的时间来规划和设计,又用了兆载永劫的时间修行六度万行来完成!自古祖师大德称此为——万德洪名,一切功德无所不包,一切经咒无所不包,道理就在于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重病念佛,佛持金莲接引往生

慧恭,江西豫章丰城人,加入庐山莲社,与僧光、慧兰等...

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

佛教徒缺的就是信心

居士: 印祖说过: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请师父详细...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我们每天坐禅,每天念佛。障多众生念佛观:业障深重,...

观音菩萨为什么有时灵,有时不灵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来到普陀道场呢,都是来冲着...

地藏菩萨救护众生的故事

关于地藏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我们从《大方广十轮经》...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五百罗汉图释大全

五百罗汉图释大全...

阿底峡尊者的临别教言

朋友们! ◎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师的。所以,...

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

【佛教词典】有相想

【有相想】 p0542   集论一卷四页云:何等有相想?谓...

【佛教词典】祈誓

(术语)心中立一定之誓祈神佛之冥佑也。或征我祈誓之...

内心的中道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

往生的真信愿和福德资粮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

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

问: 应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团结...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华会上才把他实际的事情...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今天是母亲节,是儿女孝敬母亲的日子,令我想起了佛教...

大姑奶奶的往事

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场大饥荒,都...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

本焕老和尚:这个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现在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呢,是为...

一张长条桌的启示

在某次法会的因缘,担任机动组的职事,繁重而忙碌的出...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