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花钱还需要有智慧

2015/04/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花钱还需要有智慧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映了他的智慧。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花钱还需要智慧么?

这个世界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消费渠道,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货架,在热情地召唤着我们,媒体上触目可及的广告,又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和参考。

但我们要知道,改善物质生活,并不是花钱的唯一途径,更不是使财富发挥更大效用的最佳方案。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为人敬重的却不多。原因是什么?主要就是取决于他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财富。

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有几种比较典型的例子。

1、不合理的使用方法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地支配我们的财富呢?

一类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吝啬鬼,他们珍爱金钱超过生命。

另一种极端,就是挥霍无度的暴发户。

还有一些人,虚荣心非常强,总是花钱做表面文章。

即使拥有再多,依然舍不得以财富去帮助他人,不但舍不得造福社会,也舍不得给家人使用,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享用。

这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精彩的描述,如巴尔扎克塑造的老葛朗台,及《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直到生死关头,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自己一生守护的钱财。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即使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只是财富忠实的保管者而已,当他们撒手西归之时,这些钱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一点利益。

所以说,“身死留财,智者不为。”这种以积攒钱财、守护钱财为乐的方式,是非常愚蠢的,当钱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时,不过是些毫无意义的金属和纸片。

另一种极端,就是挥霍无度的暴发户。

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尤其是沿海城市,很多人骤然暴富,却没有承受这份财富的健康心态,于是乎得意忘形,以一味挥霍来炫耀所谓的成功,沉溺于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之中。他们将人生当作一场及时行乐的游戏,觉得财富只有自己吃掉、花掉才真正属于自己,只顾自己拼命享用,却不愿为他人付出分毫。

这样的行为,同样为社会所不齿,因为他们只是在无端地浪费财富,也是在无谓地消耗自己的福报。

还有一些人,虚荣心非常强,总是花钱做表面文章。 即使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要添置高档的用品,追逐时尚的潮流,为此付出再多也在所不辞,这也是错误的生活观念使然。在他们的心目中,名牌就是身份的体现,高档就是价值的尺度。

人的基本生存所需无多,我们需要饮食维持生命,可能吃多少?我们需要衣服抵御寒冷,可又能穿多少?但我们为什么在衣食无忧之后还不能满足?因为很多需要已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社会使我们产生的需要。我们吃饭,有时是为了吃给别人看,有时又是为了应酬需要而吃;穿衣也是同样,有时是为了炫耀,有时是为了工作交际而穿。所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已经演变为用来攀比的道具。

还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到盲目的地步,不惜孤注一掷,将所有家产用来作风险投资。

他们不仅希望财富来得多一点,再多一点;更希望财富来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而在这样一夜致富的渴望中,人们很容易丧失正确的判断能力,或是受骗上当,或是投资失策,最后落得倾家荡产的悲惨结局。

2、合理分配财富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地支配我们的财富呢?

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 财富应分作四份。

第一分,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

第二分,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分,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分,用于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

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只有将财富当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间就会充满温暖,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会有耗尽的一天,也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一味地积蓄财富,也未必就能属于我们所有,因为货币会贬值,股票会下跌,银行会倒闭,即使将财产紧紧地锁在保险柜中,又能有几分保险系数?

所以,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就像播下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会为我们带来百倍、千倍、甚至千万倍的收获。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使我们“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为当下的人生和未来的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里五家财

这一生都是在做一个梦,在梦境里面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梦...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

四十八大愿——(第30愿)智辩无有限量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圣严法师《什么都有,独缺快乐》

有位女士说她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快乐,感觉缺少一些自...

供僧后又受八关斋戒,得到这样的现报

我讲一个故事听听。这个人,他是一个很贫苦的人,夫妇...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得到智慧的原因

谓应亲近智者,随自力能而求多闻。若不尔者,闻所成慧...

向菩萨求财不灵验的原因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有时为什么...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别被淫欲骗了

淫欲是一切罪恶、耻辱、灾祸、疾病、痛苦、烦恼、失败...

你念什么就往那个法界走

问: 法师您讲到说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样...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佛教词典】神仙思想

指我国古代之神秘思想。人皆向往长生不老,致产生神仙...

【佛教词典】石山寺

山号石光山。属日本真言宗。位于大津市石山。本尊为二...

虚云老和尚《佛教律学入门》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

17种有毒有害的日常生活品

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环境科学系斯蒂芬史密斯教授列举了1...

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

深信因果,正道发财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人世间很多的事情,都是注定,...

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

金钱这个东西,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价值,手段的价值,...

八关斋戒的含义是什么

初名云戒、云斋、云关者,众名乃异,莫不摄净归心也。...

如何判断念佛人在平时或临终是否具备信愿

问: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现象,以什么方式去判断念佛人...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妙莲老和尚:劝人吃素菩萨道

诸位现在学佛觉悟了,假如想到过去吃肉伤的生命太多了...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

简单判断肾功能的好坏

补肾的广告满天飞,补肾的大菜一个比一个受欢迎。然而...

释尊舍寿留寿的甚深含义

释尊八十岁时在拘尸那迦入灭,这是历史的事实。然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