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净界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古人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我是一个生死凡夫,但是我还有希望发起菩提心;你着魔你变成天魔种性,你不可能发菩提心的。

所以蕅益大师在这一段的经文当中,他说:“无闻之过,甚可怖畏!”无闻就是这个人只是一路从行门用功,但是他没有听闻佛法的真理,不了解五阴魔境的相貌,这个是很可怕的!为什么呢?蕅益大师讲出两个理由:

第一、魔相幽隐难见。

这个五阴的魔境是很难判断的,如果你事先不知道,修一修,一天到晚在那边哭;或者修一修,整天很欢喜。这不正常!只要看到一个人修行以后变得不正常,就要小心了!修行是很正常的事,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一个人修得有点不正常,就有问题了,因为魔相幽隐难见。

第二、魔害深重难堪。

魔的伤害,是很难承当的,因为他破坏你的宝觉全身,他不是破坏你身体的一个部分,是整个菩提种性全部被破坏。

一般来说,一个人会着魔,大都只重视行门,不重视解门的人;一路的修行,拜佛、持咒,内心产生一个真实的力量。但是他过去阿赖耶识有很多虚妄颠倒的力量,这时候真妄交攻的时候,出现很多很多的事情,他内心产生很多的感受,看到很多很多特殊的影像、恐怖的影像、欢喜的影像,心中打很多妄想…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旦随顺它,跟着它走,魔王趁虚而入,你生生世世就变成魔子、魔孙了,失掉菩提种性了。

所以你一定要经常保持觉照!一个修行人,你要能够不忘初心,你当初发心修行,是为了开显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无相的,所以它出现什么相状,都不是你要的,那是你回家路程当中,一个过渡的小花而已!

你要回到真如的本性,真如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没有相状,所以你只要不断地忆念你当初的发心,你就可以过关了。修行人要经常不忘初心,你一过关以后,你的功夫又向上提升了。

我们一个人,就是在即将要突破的时候——黎明前的黑暗,它肯定会有些事情发生!

你看有些人闭关,每天拜一千拜,拜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间像发疯一样,那表示这个人用功。你要告诉他:“不要乱动!这些都是假相。真如本性没有这个假相,继续往前走,不要管它;继续往前走,就会过去。你要是在那里攀缘、执着,那就糟糕了!”

当你遇到五阴魔境,最重要就是不要停留!你该怎么走,你就怎么走,邪不胜正,它自然会消失掉!你也不要对治它,你就坚持正念,坚持你的功课,它自然消失掉。否则,你要跟它攀缘,那就没完没了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什么叫魔境?如何对治魔境

我们这一科讲到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当我们对于我...

解脱色身的爱缚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

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

三年苦功抵不住亲情一句,实为可悲啊

正在机场候机室里看书时,一位白发斑斑的长者,坐到隔...

不要被六根骗进了六道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文殊师利菩萨降伏魔王波旬

一日,阿难尊者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自己曾见过文殊师利...

慧律法师《执着心是痛苦的渊薮》

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

不要求因果的回报,因为真如会回报你

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就是说,圆...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念佛诵经有什么好处

我们每个人有眼睛、耳朵、舌头、鼻子、身体、意想等感...

放弃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佛偈曰: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越舍越得。...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

【佛教词典】七地

【七地】 p0050   瑜伽四十九卷一页云:如前所说十三...

【佛教词典】择法觉支

【择法觉支】 p1374 法蕴足论七卷十三页云:云何择法觉...

【佛学漫画】安于平凡的好人不平凡

安于平凡的好人不平凡...

不为明日而忧

刚才来了位信徒。 她带着小孩,有点忧心的样子。一见...

讲经说法的重大意义

一、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职,即本职工作。依佛为...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

有两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

农妇麻三的惨淡人生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她无儿无女,老伴...

父母悦,即为孝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

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他们有一句格言:...

香积法味供养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

求子须知的事项

令友求子,拟舍百金。当令请百部《感应篇汇编》,以送...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