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道宣大师  2024/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成。若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成受三归;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不成。

问:佛亦是法,法亦是佛,僧亦是法,正是一法,有何差别?

答:虽有一义,相有差别。以三宝而言,无师大智一切功德是佛宝,尽谛涅槃无为是法宝,声闻学、无学功德智慧是僧宝。

又问:称于佛法不称僧者,乃至互少得成归不?答:不成受也。

《善见》云:若师教言佛,弟子不正而言弗者,成受三归;若俱弗,则不成受。若师教言佛,弟子答言尔,或不出声,或语不具,皆不成归。或言音不同,如伧、吴两俗不相解者,应教其义,如是不杀,弟子答言解而能持,亦得受戒。

《多论》问:得从三师各受一归不?答:不得。

对趣者。五趣为言,皆得受也,除报重者。自余山间空远轻系地狱,皆成三归,除不解者。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卷十

【大意】

《多论》说:受三皈时,先称皈依法,再称皈依佛,次序颠倒了,三皈是不成就的。(这里要区分一下),假若内心迷糊,对三宝的次第不了解,才说颠倒了,这样不会得罪,三皈依是成就的;假若内心对于三皈次第清楚,故意颠倒称名,会得一个罪,三皈依不成就。

问:佛也是法,法也是佛,僧也是法,理体三宝的体就一个(即彰显的无为涅槃之理),纵然前面讲皈依次序有所颠倒,又有什么妨碍呢?

答:佛、法、僧的体虽是一个(约理体三宝没有差别),从三宝的相上还是有差别。佛成就的五分法身称为佛宝;灭谛涅槃无为之理是法宝;学、无学所显现的功德智慧称为僧宝。因为这些相上的差别,所以受三皈时,顺序不能颠倒,应按次第来称名。

又问:三皈依时,只称皈依佛、皈依法,不称皈依僧;或者只称皈依佛、皈依僧,不称皈依法等,这样交互减少的称名,皈依能够成就么?答:三皈依是不成就的。

《善见》云:如果师父教的发音是皈依佛(fo),弟子发音称皈依弗(fu),三皈依是成就的(师父和弟子都明白皈依对象是诸佛,仅仅是发音不同);如果师父和弟子的发音都是皈依弗(fu),三皈依是不成就的(师父和弟子都不明白皈依对象是诸佛,并且发音也错了)。假若师父念的是“皈依佛”,弟子只是答“尔”、或者不出声音、或者把“三皈依”念的不完整,这些情形的皈依都不成就。或者语言不同,如伧、吴两个地方的语言互相听不懂,假使通过师父提前教导,能让弟子清楚明白其中的含义,三皈依也是成就的。

《多论》问:可不可以从三位出家师父那里,分别受一皈呢?答:不能。因为人和法都不同,所以三皈依不成就。

人、天、地狱、饿鬼、畜生五趣(五趣都有阿修罗)都可以受三皈依,除了无间地狱的众生;其余在山林间、空旷远处、轻系地狱的众生也能受三皈依,除了不能知解法师言语的众生。

【注】

《多论》云:问曰:“若受三皈,或时先称法宝、后称佛者,成三皈不?” 答曰:“若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得成三皈。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突吉罗,亦不成三皈。”引自《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见《大正藏》。

又问:“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皈否?若称法、僧不称佛宝,成三皈否?”引自《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见《大正藏》。

《善见》云:“若师教皈依佛,弟子答言尔,或语不出口,或逐语不具足,皆不成受三皈。”引自《善见律毗婆沙》,见《大正藏》。

《多论》问:“三皈正得从一人受,复得从三人各得受一皈否?答:不得。”引自《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见《大正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初入佛门要学哪些佛经

问: 初触佛门,想先学《地藏经》,再学《楞严经》,...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

我是信佛的人,怎么会这样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

怎样随喜才能真正获得功德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

何谓「阿阇梨」

何谓阿阇黎 阿阇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正行...

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

求签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的香客来到寺院,敬好香后就问:师父,有没有求...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蕅益大师《八大人觉经略解》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 今初: 为佛弟子...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萨著 达瓦次仁译)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佛教词典】解脱深坑

(术语)固执于解脱而不能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譬如堕于...

【佛教词典】修因感果

修什么样的因,就会招感什么样的果。...

命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人生的大起大落,通常来说,是命中注定的,因为我们人...

晚餐与疾病的不解之缘

千万不要以为随便进食晚餐无关紧要,国内外专家研究发...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

我们的业障消除了吗

很多人似乎比较喜欢形式,比如诵经要讲数目,佛号也讲...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说阿...

印光大师家教观之浅探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

四十八大愿——(第42愿)悉得清净解脱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

五种不净观戒掉肉食

现在有些人觉得吃素很难。其实这有些方便的方法,要作...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别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为当我们受到打击或是...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

【推荐】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