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净界法师  2015/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做个总结。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这个地方讲出了两种生命的结果,那么先讲一个道理说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说我们在佛教里面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修了很多的法门,我们也布施也持戒也念佛也持咒,那么谁来引导我这么多的善业呢?意先导,你心里的状态,你的思考模式引导着你所有的善业,由你的思想来做主也是由你的思想来引导它造业。那么假设你今天是以染污意,就是你追求世间的那种杂染的名利,那么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你总有一天要尝到痛苦,如轮随兽足,就像这个轮子永远跟着前面的动物在走,这个轮子是不能决定的。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他积集善业最后是痛苦呢?

这有两种可能,如果你学佛得很早,你很年轻学佛,你大概到中晚年你的福报就会现前,这是正常的,佛教就是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嘛,所以你的生命就很快会改变,你会很快地出现快乐的果报。如果你发菩提心的人,面对这个果报他是不迷、不取、不动的,他继续会往前走,他不会住在这个福报,但是这个福报一定会出现,因为因果法尔如此。但如果你一开始的发心你就为了福报来修善业的,糟糕了,你这福报你就通不过去了,你就住在上面了,然后你就开始享受了,就放逸了,那么你今生就开始放逸,你来生就直接堕落了,因为你善业提前起现行了,所以你在享受福报的时候你的烦恼就开始活动了,福报享尽,你第二生就堕落了,这是第一种情况,你学佛很早,你善业修得很多,到晚年福报现前,因为你发心不正,结果你陷入了福报的陷阱当中。

你不能够说福报害人,因为你自己的发心不对,因为很多人也是福报现前,他走得过去,他追求更好的东西。这个生命是这样,你要拒绝档次低的东西,你后面的东西才会出来,佛法修习是一层一层的,佛法会先给你比较低层的东西,你不要你再往前走,它再给你更高层的,你再不要它再给你更高层的,它是一层一层出现的。如果你学佛得早,你晚年就起现行,这个就考验你的发心了。你发心错了,你今生就直接陷进去了,你第二生就直接堕落了,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人他比较晚学佛,他善业相对的修得比较少,他的福报到来生才起现行,那么这种人第三生堕落。来生你会很快乐,但是你跑不掉,这种快乐你跑不掉,你一定陷进去了。因为你第一生你在造善业的时候,你的心就住在这里了,所以第二生福报现前的时候,你一定会放逸,你绝对跑不掉的,然后你是第三生堕落。所以这个痛苦什么时候出现呢?不是马上出现,因为你积集善业怎么会有痛苦呢?它是在善业结束以后出现痛苦,可能是来生,也可能是第三生。当然要怪就怪自己,因为你的一开始的发心档次不高,所以你就容易陷进去。

第二个我们再看看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这个道理跟前面一样,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所有的行为是由内心来主导的。假设我们以清净的菩提心来发动我们的口业——我们赞叹别人做很多的慈善事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诸位,如果你发心发的水准高一点,你还是会享受快乐的,但这个快乐不会障碍你,这个叫作自在的快乐,而不是带业的快乐。

你看有些人他人生活得很快乐,但是这个快乐不会让他堕落,他不为所动,他能够很快地从快乐走过去,得到后面更好的东西,他要的是摩尼宝珠,他不会在乎这种路边的生灭的小花。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他福报现前的时候他走了过去,有些人走不过去呢?就是你自己的发心不同。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一定要先修善,一定要断恶修善,你一定要先有人天乘的基础你才有所谓的出世的功德,所以学佛很矛盾在这里,我们都要修善,但是修善的结果就会出现福报,而出现福报就会让我们迷惑颠倒,这个地方是大问题,那么就跟你刚开始的发心有关系了,如果你发心的时候发得很高,你为了成佛为了求生净土,你很容易从快乐的果报里面轻轻地走过去,福报变成你一种增上,因为你有福报,你更专心的断恶修善度众生,所以福报为你所用,你是主动权,你掌握了福报,福报听你的。

如果你发心错误,你就被福报牵着走,福报牵着你走,你就堕三恶道去了,你要有心理准备,我们一定要经过福报这一关的,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过得了,就是看你的调伏力,引导力了。因为你一定要先断恶修善,一定要先修善业,然后才有所谓的修止观,所以说我们往生净土的人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很大的功德,无量光、无量寿,你在佛号里面操作你会创造广大的功德,但这个功德有很多种可能,你现在就是说你怎么样引导这个佛号趋向于净土,这是我们的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四圣谛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

想要来生得聪明智慧,就要多看经、多拜佛、多打坐,没...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

临产念圣号,能让产妇免除痛苦

怕痛,是准妈妈们临产前,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心理纠结。...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

凡夫的福报是不自在的福报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当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要主张做慈善,还说做慈善事...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

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问: 如果念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净界法师答:...

晚年要是受了病苦,一定要忍耐下来

问: 如果已知道身体已经败坏严重,虽不是立即会死亡,...

【佛教词典】槃太子

(杂名)四卷楞伽经谓之槃太子。七卷楞伽经谓之石女儿...

【佛教词典】法俱得

(术语)三种得之一。又云如影随身得。谓能得与所得之...

歪打正着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犯错,不同的是面对错误的态度。...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星云大师体验最深的一次佛七

星云大师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

【图】惟贤长老弘法足迹

2009年4月,惟贤长老出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 20...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

好机会往往错失于一念间

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

圣严法师《对自己有交代》

问:许多上班族因每天上班下班,不断重复,一生好像就...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此到穷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

寺庙对联大全,真正的大智慧

1、杭州城隍庙: 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

聪明的乌龟

在河边的草丛中,有一只乌龟。一天,当它正在美滋滋地...

【推荐】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圣严法师曾在金融风暴期间鼓励台湾企业家,在面对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