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

佛源老和尚  2018/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

想要来生得聪明智慧,就要多看经、多拜佛、多打坐,没有事就把腿子盘起来,晚上盘起腿子睡觉也没问题啊!腿子一盘,管它!

人总是要死的!要死得其所,不要为名为利,不要有贡高我慢啊!那就不是五蕴皆空,一切苦厄都度不了。

要想度一切苦厄呢,就要五蕴皆空,眼睛看到色空,耳朵听到声空,舌头尝到味空,色、受、想、行、识都空,这才是五蕴皆空。

空并不是要你这个色蕴空掉,而是你的思想上要将这些念头空掉,所以你不要一天到晚想吃好的、住好的。

无常迅速快用功,不要再流浪生死!

无常迅速,不要以为年轻就死不掉,年轻死的多得很。跟我一起出家的同参很多都不在了,跟着一起来广东的也不见了。

光阴可贵,你们要好好用功,不要流浪生死,要搞点儿名堂出来。不进禅堂来,在外边流浪,流浪就是流浪生死,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变牛、变猫、变狗就是忘记了自己。

参禅要开悟,开悟了还要保养圣胎,见道后还要修道,修道后还要证道。

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人家不能代替的,像吃饭一样,肚子饿了人家不能代替你吃,对自己要负责。

光阴一天一天过,光阴催人老啊!人命在呼吸之间,要有受用,必须靠自己。

不打妄想哪来烦恼?!

妄想多多的人,一天到晚东想西想,没有妄想的人,连做梦都不做。

“烦恼”就好比禅堂外面,禅堂外面是个空间,禅堂内里也是空间,但气氛不一样。禅堂里有禅的感觉,要用功参话头,不能讲话,不能乱动,不是行香就是坐香,这就是菩提。出了禅堂到了外面,你拉他一下,他推你一下,这就是烦恼。

同样都是空间,自己不打妄想哪来烦恼?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涅槃就是究竟清净,究竟清净即寂灭,寂灭即心灭,就是把烦恼妄想全部消除,所以生死就是涅槃。

你现在不打妄想,心里清清净净,就是涅槃,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涅槃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问: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 你首...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

财色招苦,拥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我们经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我们人生...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 一、...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太虚大师:菩萨学处讲要

一 菩萨学处释名 佛教经律,说二学处:一曰比丘学处,...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

【佛教词典】心不相应行

何等名为心不相应行?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根众...

【佛教词典】摩诃罗阇

(杂语)Mahārāja,又作摩贺罗惹,译曰大王。见梵语...

这4种食物多吃对眼睛好

眼睛干涩吃荠菜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诗经》里有甘之如...

当别人冤枉我们,要解释吗

问: 当别人冤枉我们,或者对我们不了解,我们要解释...

心佛众生一体之圆顿法义

疏文: 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

持名念佛稳当在什么地方呢

问: 持名念佛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至稳当,修其它的念佛...

端心正念,这是最要紧的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

妙莲老和尚《放生与吃素》

放生能得长寿,所以一般佛教徒对放生大都很积极。放生...

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

无朽问:云何仰酬祖父?菩萨曰:世间所谓孝者,以何为...

智者的十大追求

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

蕅益大师警训略录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求道。未会先会,...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