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宽运法师  2015/06/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天密集的佛事活动,包括忏摩、正授、过堂、开示、静坐、念佛等,来自各地参加法会的信众,体验了难得而前所未有的寺庙生活,对身心的净化与慧性的开发,起到了很大的启迪作用。

由于法会中严行禁语,所以他们心中对佛学、对人生的疑问,都留在法会结束之前一一向我来提问;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是一般初学佛的人,大致上都会遇到的,所以,在这里一并简单作答,希望能令更多人得益;例如其中有一位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居士问我:不知什么原因,总是觉得不开心,如何才能活得快乐些?

什么是快乐?如何才能活得快乐?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探索和争论不休的,但似乎总没有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或满意的定论,只能是「见仁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一而足,也就是说快乐有很多的方式或形式;这令我想起了一个佛教的故事:

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静心阅读经书,研究佛法,忽然有三个信众匆匆来到禅师面前,双手合十,问道:「请大师开示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呢?」

无德禅师听他们这么一问,于是定一定神,上下打量三个人的相貌和表情,只见人人面带愁容,很不开心,于是轻轻的反问道:「请三位施主不妨先说说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

甲说:「我活着,是因为我觉得生命宝贵,不愿意死。」

乙说:「我活着,是因为希望老了的时候能看到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

丙说:「我活着,是因为我有抚养全家老小的责任,不能一死了之。」

三人说完之后,都以凝视的目光期待着大师的见解。此时,无德大师不急不缓的说道:「三个施主活着都有原因,甲是因为害怕死亡而活着,乙是因为希望享天伦之乐而活着,而丙是因为承担家庭责任而活着,这些想法虽然各有合理性、世俗性、人情性,但都还不全面、不确切,都有些偏颇。」大师看见三人静心倾听,就继续慢慢的说下去:「你们想法的共同点,就是缺乏了意义和理想,没有真正的意义和远大的理想,更没有准确的前进目标,所以就没有动力,没有热情,因而无法找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

「那么,恳请大师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呢?」三个人急不及待地异口同声地追问。

「好吧!」禅师笑着反问:「你们有了什么才觉得快乐呢?」

甲说:「我有了金钱就会觉得快乐。」直截了当。

乙说:「我有了甜蜜的爱情就会觉得快乐。」直言不讳。

丙说:「我有了很高的名誉和地垃自然就会快乐了。」同样是赤裸裸的。

「我终于明白了,你们为什么活得都不快乐了!」大师摇摇头地说道:「原来你们误解了什么是快乐,把虚幻的、错误的东西当成是真实的、正确的去追求,这样必然会永远活得不快乐。一但你(指甲)真正拥有了金钱之后,你就有更多的烦恼,如:开销不足、分配不均、防盗备抢、如何钱再生钱等等,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烦恼不断,试问这能快乐吗?」甲点点头。

「你(指乙)真正拥有了甜蜜的爱情、与爱人共筑爱巢,组成家庭之后,烦恼也会接踵而至,如:生儿育女的消费增加,家庭矛盾纠纷的出现,衣、食、住、行不足的操劳等等,居家生活,复杂繁冗,能快乐吗?」乙认同的颔首。“

「你(指丙)真正拥有了名誉、地位之后,随之而来的烦恼就会让你应付不暇,如:有人忌妒,有人毁谤,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置你于死地而后快等等,令你防不胜防,能快乐吗?」丙亦深表赞同。

这时三个信众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着急地问道:「这么说来,大师,我们还能找得到快乐吗?」

「能,绝对能找到快乐的!」大师坚定地说。

「请大师快点明示!」三人有些急不可耐了。

禅师稳住他们的情绪,语重心长地说:「要获得快乐,必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就是要认识生命的根本意义,要有伟大的理想、准确的目标,如此的话,就能明白如何才能活动快乐了。」三人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屏息谛听大师开示;禅师字字千钧地说:「有了金钱肯于布施就能活得快乐!有了爱情乐于奉献就能活得快乐!有了名誉和地位勤于服务大众就能活得快乐!」

「快乐」在哪里?其实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面,问题就在于我们懂不懂得去体会、去实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

心中有春天,所见所闻无不是春意盎然

笔者有一位从事社工的学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实。原来...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

【推荐】看看这个苦难的人生,都觉悟念佛回归极乐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

人生是苦

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也无论...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义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

人生八苦

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

夫妻间和谐解决之道

有位少妇由于不被丈夫宠爱,心中郁郁寡欢,成为一种心...

「舍身心求往生」与「求加持痊愈」矛盾吗

问: 印祖说过,当人重病时,舍下身心求往生,若寿未尽...

【佛教词典】果满转

为唯识宗所说六种转位之一。又作果圆满转、圆满转。即...

【佛教词典】永远

指永恒。永远一词,可分为三种概念:(一)无限之持续性...

果真法师:心念转变病就能痊愈

科学日新月异,医学也随之不断进步,而人类的疾病却相...

除了有形的房屋外,身心要住在那里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你住在那里?为了住的问题,有的人...

慧律法师《1998年佛七圆满开示》

情爱纠葛,苦多乐少 我们这几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间的因果报应,跟人的善恶业力是直接关联的,如影随...

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

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社会,我也是老年人了,不免经常...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

本论在唯识学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同时在知见的建立方面...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

当善良遇到狡诈凶残 它们灭绝揭示人性黑暗

编者按: 蒙上马的眼睛推下悬崖,仅仅为了自己的影视作...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钝根众生先培福

【原文】 《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