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净界法师  2022/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狭隘自私的,这两个能够心心相应吗?对不对!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的注解上说:如果你不发菩提心来忆佛念佛,没有广大的胸量──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宏愿;没有愿作佛心、愿度众生的心,是因为看到极乐世界很漂亮、可以享乐,所以才愿意去──为了乐故而欲求往生,这样是不能往生的!

因为你是为了追求快乐,刚好跟诸天相应,诸天就是提供你快乐,所以你不发菩提心,你把忆佛的功德,本来是一颗摩尼宝珠,最后只换来一颗糖果。

这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因为你不发菩提心,本来是无量功德庄严的东西,结果变成一种狭隘的业感业果,那就变成什么呢?变成受用诸天有漏的快乐果报──带着满身的贪欲烦恼,升到天上去,你这样享受快乐,后遗症很严重,贪欲特别重,等乐报受完之后,来到娑婆世界,很可能会堕到三恶道去,因为你把自己本该有的福报,享用得太过了。

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圣号,都是具足无量的功德庄严,佛力不可思议,但是进入到你的心中之后,到底是一种无量庄严的法界缘起?还是一种狭隘的有漏业感缘起,你的心态就很重要!

所以我们讲藉相修心,你本身的心态很重要,这一点在阿弥陀经讲得不多。对于《阿弥陀经》,蕅益大师虽然把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会归到三力不可思议,某种程度偏重在佛力不可思议。但是他最后的会归是:因为有佛力的加被、名号功德的加被,所以才有这种功德庄严,鼓励的性质多!

但是你看观经就不一样,智者大师说啊: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意思是说:我们是藉佛的功德庄严,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

所以你的菩提心得要生起,如果你看到这些庄严相,没有启动菩提心,还是一种贪爱的心、自私自利的心,那这些庄严相将变成天界的有漏果报;如果你看到这些庄严相,果然发起你的菩提心,那你就是念念在成就你未来的净土!

本经在忆佛、念佛的时候,有讲到两种力量:第一个是佛的力量,第二个是心灵的力量。本经是偏重于心力不可思议,是用佛力来启动你的心力,这叫做藉相修心。这些庄严相,如果不回归到你的心性、无法启动你的发心,那你的方向就错误了!

所以你必须把这种光明相、清净相、庄严相,用来启发你的菩提心、启发你愿作佛心、愿度众生心。如果这些相能够启发你的菩提心,那这些庄严相跟你的菩提心一接触的时候──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正是你未来的净土庄严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藉相修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佛学漫画】妄念如灰尘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

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

问: 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

见忍法师:如何发心

如何发心这个问题,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属普贤行愿...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这样去念佛,即使堕于恶道也能往生

原文: 汝继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记。汝果真发孝心,...

【推荐】把握机会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比如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

歧路指归

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

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来的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 讲出一个譬喻说,为什么有些人在...

佛像经书可以下载到手机吗

问: 佛菩萨像和经书下载到手机里可以吗? 正如法师答...

【佛教词典】释论

(杂语)于显教为大智度论之略名,是释大品般若经之书...

【佛教词典】周祥

(杂语)一周忌也。佛之一周忌即儒家之小祥忌,故谓之...

面对无理的流言与诽谤应该如何应对

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

本焕老和尚数十载慈善护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句话是本焕老和尚...

父亲往生净土的故事

我们全家学佛修净土法门,缘起于父亲往生西方净土的真...

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你说:...

把握当下,做时光的主人

我们的人生总是向往着更高、更新的境界,所以,新年意...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

【推荐】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问: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

她不知佛,但一举一动却离佛很近

《葛藤集》中说南岳怀让见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禅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