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净界法师  2015/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讲是高标准哪!高标准!即便这个相状是一个佛陀的庄严相状,都不可以!为什么?《楞严经》上说,只要是相状的东西它会变化。你说佛相好,但是佛陀他示现也会老病死,也要衰老。佛陀相好庄严,那佛老了以后你就不学佛了!你看到僧团的庄严,到了末法时代,僧团开始不庄严了,你就受伤了!所以,你一旦是依相状而发心,你肯定因为相状的变化而产生挫折嘛。

佛陀在《楞严经》中讲出一个譬喻说:“你现在的修行是依止相状来修行,有一个相状来带动你,那表示你的善根是借来的,借来的就不是你的东西。”佛陀比方说:“你看,天空中有光明,这光明是怎么回事呢?跟太阳借来的!太阳走的时候,它把光明带走了。你看,树上的风在吹,它那个树叶在动。为什么有这个动相?跟风借来的!风走的时候,它就把动相带走了。”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检讨一下你内心的善根哪些是借来的,借来的是要还的!”

你今天拜佛的善根,一定要有一个很庄严的佛像,还有一个很好的供品,还要把冷气打开来,还有一个蒲团,你才可以拜佛,那你这个拜佛,是跟四个东西借来的,有四个因缘:第一个,要有佛像;第二个,要有蒲团;第三个,要有冷气;第四个,要有香花灯烛。那你临命终万一要缺其中一个因缘,你拜佛的善根就生不起来了。

所以这叫生灭性,就是说你的心不能是跟外面借来的。什么叫临终的正念?你要培养一种“离一切相”,就是说,我这个善根发起来的时候,跟相状都没有关系,我的修行只有一个目的:开显我自性的功德——称性起修。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所以,佛陀问阿难尊者说:“凡是你借来的东西,都把它还走以后,剩下的才是你的东西。”从大乘的高标准,一个人发菩提心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你有真如佛性,你必须把真如佛性的珍宝开展出来,而开展真如佛性的功德只有一个方法——发菩提心!用菩提心打开通往你珍宝之门。所以我发菩提心“我为了要开显我的佛性的功德,发菩提心”,只有这个理由是真实的。

在《楞严经》上说,这个理由以外的菩提心,全部不承认,因为靠不住。不管这个理由是多么的冠冕堂皇!说:“诶,我看到佛像而发心,这个很好啊!”是很好,但是不真实,因为你心中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便这个相是佛像也是虚妄,你发心不能有相状的。

当然,初学者我们就不要要求太高,你这个相状先陪你走过一个初学的阶段。但是你开始要从一个积集善业,到了生死的时候,慢慢地你要把心中的相放掉了,你开始要依真如起修了,人不能老是靠相状来支持你,因为相状是你借来的东西,临命终这个相状要还给人家的。我们刚开始可以“借相修心”,你暂时借一借可以,但是你把它执着成这个相就完了!就不可以了。

所以,为什么这个人会退呢?因为他是借四种相修行的:见佛色相发心,看到僧团而发心,借二乘人的修行而发心,或者是有善知识的引导而发心,没有一个是依止自己的“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而发心,没有!

如果你善根真的深厚,你就把你初学者的相放掉,重新发心,依真如发心。如果你现在还是“我心中还要靠某些相来支持我、来刺激我对三宝的皈依”,那你就把相状暂时保留,但是这个仅是暂时保留,你一定要知道总有一天你要提升到依止真如而发心。因为这个相状的发心,在《楞严经》说这叫“客人”,客人他是来挂单的,他有来要有走嘛,你要依止主人,就是你的一念真如本性。

这个地方讲本质而退失,就是说一个人会退失菩提心,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你的发心住在相状。

——摘自《菩提心修学述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真了生死的修行人,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发心

修行用功办道的人,你不论修持哪一个法门,首先就要讲...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

用无我来破除四相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

这条路走得熟悉,临命终你就容易走

在这无相当中,因为因缘的作用,就有它的差别──迷晦...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本焕老和尚《黄梅四祖寺首届弘法夏令营开示》

能在四祖寺办夏令营,可以说是你们的好因缘。因为四祖...

净界法师:佛遗教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两个病根

到正宗分的时候,佛陀就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 他说,我...

人为什么痛苦?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

【佛教词典】戒门往生

谓以持戒之功德,往生极乐净土。观无量寿经举出欲生极...

【佛教词典】无等

(术语)佛之尊号。梵语曰阿娑磨Asama,谓比之余生无与...

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来得猛

因果报应,是宇宙间永远不会改变的永恒真理。不管人们...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

【推荐】对阿弥陀佛的力量有怀疑

我们念佛法门,往生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往生最大的障...

出家的真实义

什么叫做直心?直心乃是万行之本。天地、修行、一切万...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远远看着就是一种力量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

宗赜禅师劝参禅人兼修净土

【原文】 夫以念为念,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

十句蕴含大智慧的话

1、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

能知道前世并不重要

知道前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今生该怎么做。如...

《论语》精华50句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

【推荐】地藏菩萨的咒语--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