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2015/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匾曰:寡过未能。世人常常心火燃烧,所以佛陀教人"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佛教讲业火,所以要消灭业火;佛学讲空讲心,所以要点心中明灯。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对宗臬禅师说:"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禅师说:"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说:"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禅师说:"慢慢再说吧!"将军无法,只得离去。

有一天,将军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大德高僧说:"不是天气热,是心火不熄;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诗云:"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不是禅师无热恼,只愿心静自然凉。"炎炎夏日,酷暑难当,炙热之中向何处取凉?

白居易有诗《消暑》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读此诗,感觉有一股凉风扑面之爽快。看来,散热由心静,心静则身凉,乃是古今一理的消暑之道。

心静,未必得如佛向禅,但须净心静气。物欲社会的诱惑,是一个个让人坐立不安心跳加快的念头,过多欲念牵引的身心是一个烦躁的身心。而百非皆由烦躁生,只有远离酒色财气,心才能进入一方静谧的世界。以静制欲,不仅能"自静其心延寿,与物无求长神",更可达到"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意境。暑夏里所需的那一份凉意,自然也会从心底升起。

心静,便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境。以静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满清幽安宁的绿洲,即使那鸟鸣蝉噪,也能令人感受到"林愈静山更幽"的意境来。心之皎皎,性之悠悠,全身心地沉浸到朝霞夕晖或明月清风之中,不知不觉地就忘却"今夕是何宵"了。而在心静中读一些诸如《历代游记选》、《四季风景诗三百首》等妙文奇诗,便能读出一方净土、一派凉爽,心更纯,气更静,心纯气静中便有通体爽快之感。

心静是一种惬意的境界。心静而凉生,须有一个心境的营造,这便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有一颗平常心。禅的最高境界是无字;音乐最高境界是无词;爱的最高境界是无言;生活最高境界是理解;朋友最高境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人的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什么?答案是:心静。

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享受宁静已成为一种奢侈。道家葛洪有句名言说:"无为自化,清静自在。"清静自在四个字,是多少人心仪的境界?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思考,也是人生转折的必要过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

心静需要具备一种豁达自信的素质,需要一份恬然和难得的悟性。唐朝司马永桢说:"静则生辉,动则生昏。"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欲望都是来自不清静、不安稳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静的自然和谐,有修身养性的积极处事态度,远离悲观厌世的消极逃避,能控于己、制于心,方可万事不乱,世俗人生就会少了许多烦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一切向上看,切莫学下流

多年前,某晚报曾出了一个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

心灵在佛法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优越的干部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

星云大师《心理的病态》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身体有病,就要医生给看。我们...

放弃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佛偈曰: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越舍越得。...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有时我们认为是冤枉的业,是法律不公,或者处理你这件...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饮酒的三十六种过失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午餐吃素不犯困

午饭后人特别容易犯困,往往无精打采。新加坡《联合早...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佛教词典】网界

(术语)又曰金刚网。护摩坛上界之结界也。...

【佛教词典】普济

(1179~1253)宋代僧。四明奉化人,俗姓张。号大川。...

恶性须菩提

世尊成道之后,观察到大海龙王一族有得度的因缘,便现...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

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月前,乡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经乡野,偶过屠门。有乡...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

佛经中的六成就

佛经的第一段经常有一个很相似的开篇,如《佛说阿弥陀...

布施的五大功德

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

慧远大师感得山神运木建殿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

圣严法师:为了广种福田

广种福田的意思是多结人缘。福田有两类共四种:两类分...

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

要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