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很重视眼前的人,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净界法师  2015/08/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很重视眼前的人,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会觉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罗蜜是我空、法空的智慧,但是三世诸佛因为我空、法空的关系,结果得到世间上最圆满的功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道理你要去参透,说因为你“舍”,舍掉了一切的执着,结果你拥有了无量的功德,这个道理是这样的。这个道理不是谁发明的,是佛陀发现这个道理。

一个人你经常安住在“得”,你的生命体就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你要突破不可能!你一定要舍掉眼前的因缘,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东西;你要舍掉现在,你才能够得到未来。你老是停留在现在,你就失掉了未来。这个地方是一个重要的观念!

我们讲“转依”,转依就是一个生命的转变,或者说是生命的增上。菩萨道的生命增上只有一个情况,就是失舍,舍掉你现在的色身,你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色身。比如说你现在身体的色身,诶,你不是很满意,很多病痛,但是我提醒大家:你一天到晚执着你的色身,你色身要改变很困难!那不完全只是业力,那个业力再加上“我爱执”的执着,那这个色身的相续力量就不得了了!

如果你希望你的色身早点改变,我告诉你二个方法:第一个,放下你的色身;第二个,重新发愿。你的色身马上改变,很快就能改变。然后积集资粮,用这个资粮力,还有空正见、清净愿力的摄受,你的色身很快改变。我们的生命体是因缘所生法,你掌握了转变的因缘,这个生命的转变就会出现。

在整个作用当中,这个五蕴的转变、这个想法的转变是很重要的!大乘佛法是不赞成什么都不想,因为你无住而生心,你有所放下有所追求,这种追求的动力,是来自于你的愿望。大乘佛法一定要有愿望,没有愿望,你大乘佛法走不下去的。你一定要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支持,你才能够走大乘佛法的。

你这个愿力是从哪里而来的呢?愿力是从你的想法而来。比如说我们讲“得”跟“失”,你认为生命这个“得”是很重要,拥有很多东西,是安乐的根本,你有这样“得”的观念,你发的愿就不同,你的行为也会有不同。如果你经过很多圣贤的教诲,你知道一个菩萨要安住在“失”,不能安住在“得”。你以“失”为安住点,你发的愿又有所不同。

我们讲“得”跟“失”好了,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占便宜”跟“吃亏”二件事情。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愿意站在什么位置?但是从因缘上来说,你住在“得”,对生命是亏损的。就是说你没有这个因缘,但是你得到这个因缘,那是你前生的因缘,你在亏损你前生的资粮;你今天站在“失”——诶,我吃亏了!其实你是在累积能量,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当然我们现在都很重视眼前,我希望我们在思惟因缘的时候,想想过去,想想未来,就是你这个生命的点,不要老是看在眼前的因缘,否则你的菩萨道是没有办法走下去的。就是说我现在安住在“失”,你应该感到欢喜,因为你在累积能量。一个安住在“失”的人,他是有未来的;一个安住在“得”的人,他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希望安住在什么样的位置?想法影响到你生命的追求,意乐愿望,愿望影响到你的行动。所以菩萨为什么要广学种种的圣贤之书,就是要培养一种正确的想法。这个想法的转变很重要!你不能老是活在见闻觉知,老是活在过去的感觉,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那这个生命的突破就困难了。

我们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你说要生死无惧、无所畏惧,你跟我空观、法空观是有关系的。你一天到晚爱着自我意识,但是你这个自我意识临终的时候会消失掉。因为你今生的自我,是因为你今生的色身、今生的受想行识而引生的,其实你色身要消失的时候,你今生所捏造的自我也会消失,所以你会害怕。如果你平常是住在自我,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很强烈的危机感。

我们经常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的心安住在无我、无我所的清净本性,你临终的时候能够无所畏惧。因为自我消失了,我平常就没有依止自我而住的。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生命的转变,第一个你要舍弃自我,依止真如,这个是我们成就法身要做的第一个工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比宝石还贵重的东西

有一个云游四方的修道人,途中,捡到一颗珍奇的宝石,...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

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菩萨本行经》里面谈到,若有众生不能以至诚心去布施...

悭者喜舍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这些是供养时应注意的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布施佛法的功德利益

《发觉净心经》讲:如果不是为了贪求果报,也不是为了...

血肉施蚁的乌龟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赚钱留给儿女好吗

问: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一样快五十岁了,他年轻的时...

父母过世为他们立牌位有用吗

问: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一次我们讨论到我父母过...

不信因果的可怕

现在有许多知识份子激烈地反对因果报应和因果法则,他...

【佛教词典】御佛名

日本佛教用语。日本佛教界,以称念阿弥陀佛及诸佛之名...

【佛教词典】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一卷,唐般若译,它的全名为《大方广佛...

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

国王与树神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骄傲的国王。他要为他自己建造一...

我们的本性跟我们的心,跟这个意识有什么不同

跟诸位讲清楚,本性照说是不可说的,因为他是不可思不...

圣严法师:关卡和阻碍

在我的人生过程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有关卡和阻碍,而且...

不小心谤法还能往生吗

问: 谤法的罪很重,我们都很害怕。我们是以好心来弘...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佛陀开示不能吃肉的原因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为什么学大乘菩萨道的人不吃...

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

如何修自性空观

问: 请问如何修自性空观? 妙境长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

佛教护生与动物保护

编者按: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短短两句话...

各宗要略——唯识宗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

念佛摄心法从钝功夫做起

摄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标很好,你看一个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