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净界法师  2015/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我教比丘,这个比丘当然包括了声闻比丘,也包括了菩萨比丘。循方乞食,身为一个出家的比丘或者是菩萨比丘,他乞食的时候,是不能有分别心的,不能选择对象的,他是平等的、按照次第的一家一家来乞食。为什么呢?因为舍弃贪求之心。依止这个对三界果报的贪求舍弃以后,就有助于成就我们无上菩提之道,所以诸比丘等,不能够在三界当中,烹煮熟食或储存饮食。

菩萨道的一个精神─寄于残生,旅泊三界,菩萨在观察生命,他把生命当作是一个大海中的水泡。他观察我过去的业力,创造我现在的身心世界,我有一个外在的色身、有内在的感受跟想法,那么这个身心世界?只就是一个广大大海中,一个暂时存在的水泡,它随时会破灭的,所以我只是暂用这个还没有破灭的水泡、这个色身来修学佛法,三界的生命只是暂时借住的,这叫旅泊三界!

示一往还,去已无返。身为一个菩萨,他经常保持一种精进,把今生当作最后一生,从此以后再也不来三界了。

佛陀在诃责偷盗之心之前,先把佛陀的教诫表达出来:一个菩萨,他的心态就是寄于残生,旅泊三界。诸位…你要是读蕅益大师《梵网经菩萨戒》的戒体篇,你会发觉:一个人要得到菩萨的戒体是不容易的,就是这一句话: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你凭什么受菩萨戒,凭什么?

凭的就是这一句话。你把整个三界的果报,当作一个暂时的因缘,你生命的目的,就是这个过程———积功累德。

所以如果说你今天的心情,向外执着的心,还是很重,包括你的色身、包括外在的东西,你都执着很重,你这个菩萨戒体,可能只是跟菩萨戒结结缘而已。

这里就道出菩萨道的精神:菩萨来到人世间,假借这个暂时的生命,来积功累德做最后的冲刺,从今以后要解脱生死: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节录自《楞严经修学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无我浅谈

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哪里

学佛,第一个叫破除我执,要懂得这个身体不是实有的,...

三界的果报都是不安稳的

桥陈那比丘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世尊!这就好像是一个从...

贪婪欲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圣严法师《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们要发现自私的我并认清自私的我。如果我们能...

有生必有死

佛陀于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期间,一天,波斯匿王...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推荐】观音菩萨在哪里呢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

一切善法,欲为其本

以微少善根,成就广大功德,故名方便。 说我们这一念的...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走路要轻 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

【佛教词典】打掷

(杂语)以木石击人也。法华经不轻品曰:杖木瓦石而打...

【佛教词典】无所得

梵语 aprāptitva。又作无所有。略称无得。为“有所得...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对任何人都不要轻视

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你若受持、读诵这个般若波罗蜜...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原文】 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

阿赖耶识种子具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平时深信切愿,行持也坚持,但临终时四大分解,凡...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