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净界法师  2015/1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诸善聚会,成就内心的清净。对极乐世界的欣求,有两个修观的方法:

一、思惟依正庄严。我们观想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当我们在极乐世界受生的依报、正报,能够离诸障碍,所谓的离苦,从离苦的角度离诸障碍。离诸障碍,就是说从现生的角度,它没有老病死的痛苦;从来生的角度,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个非常重要!

极乐世界的果报不是人就是天,所以在极乐世界流转当中你不是做人就是做天,没有堕三恶道的危机。三恶道的可怕,除了它的痛苦之外,会对你的善根产生种种障碍。只要去过一次三恶道,再出来,你过去的信、进、念、定、慧的善根会产生障碍,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够从障碍中解脱出来。所以菩萨道要避免堕到三恶道去,这个很重要。

二、思惟诸善聚会。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提供的果报体,它能够在你的成佛之道当中远离三恶道,让你的生命得到安乐;更重要的是它透过诸善聚会,我们在极乐世界容易见佛闻法,亲近广大众多的善知识,能够产生内心的清净。

当然,你说内心的安乐,我们生到天上去,也能够得到暂时的安乐。但是极乐世界跟诸天最大的差异,就是我们在这样的身心安乐中,能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一点就不共于诸天。诸天的安乐是杂染性的,而极乐世界在安乐当中是解脱性的,这个地方我们要作一个简别。

生命,就是你的抉择。你有这样的抉择,就有这样的因缘所生法;那样的抉择,就有那样的因缘所生法。由于过去的抉择,才有今生的生命;也会因为今生的抉择,而有来生的生命!

就是说你对现前的果报满不满意,我们应该要承认“因为那是你过去的抉择”,你现在正在承受你过去的抉择。但是你现在的抉择会影想响到你的来生。我们很清楚我们今生不可能到涅槃去,所以我们来生只有两个抉择:第一个,继续在三界中打滚,求增上生。当然这当中有很多的变数,有烦恼障、业障、报障。第二个抉择,你选择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这是一个安乐的果报、清净的果报。当然这都是我们个人的抉择。

有些人他只是念佛,他不修观,这样会有问题。就是我们无量劫在三界里已经流转太久,对于三界会产生很严重的颠倒想,就是“爱取”的烦恼。你今天有爱取的烦恼,你不修观来对治,你内心往生的愿力变成不决定。一个真实的愿力,是要透过智慧冷静地观察而作出抉择的,不是说,“哎呀!人家说去,我就去了”。你这样子是不决定的,含糊笼统的愿力,在临终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所以,我们讲净土法门,它是随念往生,不是随业!

你临终的时候,为什么能够产生坚定而有力量的念力呢?是来自你平常不断地观察娑婆世界的过失、极乐世界的功德。在临命终时,即使是诸天的果报现前,你也不动一个想要去受生的念头,你知道这个是无常的、是暂时的安乐,会让你付出痛苦的代价。你为什么在临命终时能够产生这么坚定的信念,就是靠你平常的观察。所以这个地方的“观”,应该是说,你能够真实地观照,临终乃至一念,都能够往生,它是一个往生的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截断世人生死路,别开化外一乾坤

下面我们讲讲清朝彭二林居士《重订西方公据》后面,收...

信愿称名退病魔,皈命弥陀获新生

病苦缠身寻出路,亲近弥陀获新生 李忠生居士,1963年生...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江邦济的往生故事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安徽婺源江湾人,是江易园居...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四所被阶品,分二:初料简,二总收。初料简。已知此经...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在家如何修行才最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

持斋诵经其功尤大

劝诵经人 凡诵经人。或持斋戒人。固为善业。后世必受福...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

念佛的两大障碍

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一个是昏沉障,一个...

【佛教词典】五事界处摄非界处摄分别

【五事界处摄非界处摄分别】 p0290 瑜伽七十二卷十一页...

【佛教词典】多有所作

【多有所作】 p0623   法蕴足论一卷二十三页云:谓亲...

51条做人之道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这一辈子需要知...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恶业

凡皈依佛法之人,无论男女,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历代高僧大德的惜福节俭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

圣严法师:在忙中起了烦恼时的禅修

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

随手环保100事

使用布袋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

佛陀劝孝的偈语

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

还我们本来面目

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说起来...

【推荐】深圳最大海鲜酒楼改卖素餐 看老板改变的心路历程

刚到新梅园圆通素食城(深圳店)时,感觉很是惊讶。一...

知足第一富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应该念佛。但是往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