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净界法师  2023/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前生,当然不能从外在的物质去判断,你冷静的观察你内心的变化,你就知道有前生。就是说我们内心的相貌有各式各样,有善的相貌、有恶的相貌。有些人喜欢布施、有些人喜欢持戒,这种善恶功能的相貌不是自然产生的,是你经常去持戒,你今天持这条戒、明天也持这条戒,时间久了以后,你很任运的就持这条戒,你内心对持这条戒的功能就特别强大。

所以我们的内心是由业力的熏习而产生,不管是善的功能或恶的功能。比如说你这个人瞋心很重,你经常发脾气,发久了以后你那个瞋心就很大。所以我们内心的功能,是由数数造作的业力熏习而成。我们现在的心是由去年的心熏习而成,去年的心又是去年的心熏习而成,如此往前推的时候会有一个问题: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刚从母胎出来的时候的那个心,那个心也是有差别。比如有些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相貌是寂静、有些人的心好动,有些人喜欢哭、有些人喜欢笑,相由心生。

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的心就有各式各样的差别,试问:这个心是由业力的熏习,表示他出生之前就有这种差别的功能,一定是有一个前一期生命的数数造作,才创造这个刚出生小孩子心的相貌。所以古德说:父母未生之前,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父母未生之前你一定有一个生命,否则你不可能刚出生的时候就有这种功能,有这么多差别的功能。

如果我们只有今生,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所有的心应该从零开始。但是不是这样子?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就各式各样,当然今生的造作会加强它的力量。所以我们从一个初生儿内心当中的差别相貌,我们肯定一定有前一个生命的造作,才创造这个初生儿心的差别,所以我们相信一定有前生。

既然有前生,也自然就知前生还有前生,就有无量的生命。换句话说,生死流转无其始,我们在三界流转不是今生才开始,有无量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的产生,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入胎受生。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有情生命的成就,一定要有一个母亲的生育跟照顾,所以说「故知有情皆是母,愿生斯见求加持」。我们每一个生命的产生都有一个母亲,所以在无量劫的流转当中,每一个有情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我们产生这样的知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也请求三宝跟上师的加持,来建立这样一种清净的正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义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

文殊度屠夫

有一次,文殊菩萨示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

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见到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座山...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生命从哪里而来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转凡成圣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

宝静法师:略说天台宗大旨

天台宗教义,浩如汪洋,非一言所能罄,今仅作概要之叙...

《大悲咒》的相貌

在汉地,流传最广的长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

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

昨天公众号后台收到居士的留言,问能不能说说衣服的事...

【佛教词典】二应身

乃指天台宗所谓劣应身与胜应身之二应身而言。(一)劣应...

【佛教词典】劣受胜受

【劣受胜受】 p0631   集异门论十一卷五页云:若劣若...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善事都是为自己做,不须别人赞叹

因为个人的时节因缘,零星地参加过几次佛教组织的慈善...

【推荐】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

不要透支明天的烦恼

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

治心的方法

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

皈依者应注意的事项

一般人求师证明受皈依后,则称皈依某法师,其实所皈依...

疾病是对心灵的一种保护

一天,一个修行者来到佛陀面前,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这一幕,屠夫从此不再杀生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一...

「善恶报应」对身体的影响

说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候一...

赵朴老的养生信

在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书信中,有一封...

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

我们知道,中国的禅宗传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他於纪元五...

观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观之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