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足第一富

2011/04/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经》

一、多欲为苦

众生在三界六道里轮回,生死死生,受著无穷的苦迫,这都是由贪欲而引起的,故多欲为生死的根本。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出曜经》说:“天雨七宝,犹欲无厌,乐少苦多,觉之为贤。”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并不能令人少欲知足,欲望多了,苦自然也就多了。所以,《佛遗教经》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二、知足为乐

知足,谓对既得之物,不嫌其少,不生悔恨,为守道之根本。世间的罪恶,人生的祸患,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萨遮尼犍子经》说:“贪人多积聚,得不生厌足,无明颠倒心,常念侵损他,现在多怨憎,舍身堕恶道,是故有智者,应当念知足。”所以,佛教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获得多少,而是对于已经拥有的能珍惜几分。《出曜经》上说:“知足第一富。”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间上最富贵的人。能够知足,不忮不求,就是至上的幸福。“勿羡他人富,勿悲自己穷,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就是这个道理。

三、知足者的世界

一个知足的人,能“以无为有,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空为乐”,不比较、计较,不悲不恼,山河大地、宇宙星辰、花开花谢、鸟啼虫鸣,……这一切莫不为其所有,是一个真正快乐富有的人。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在山林水边塚间,过著头陀苦行的生活,却乐此不疲,不以为苦。日本良宽禅师虽是“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依然是“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何其悠闲满足!

迸德先圣之所以有这种淡泊清高,陶然自得的胸襟,最主要的是他们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质上虚伪的享受。知足就是他们富乐安隐之处,所以《佛遗教经》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四、不知足之苦

在人的心里,对于这尘劳的世间,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金钱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名位做到县长想当省长,当了省长又想做部长。有一首不知足的歌,形容一个人“心无厌足”是非常恰当的。歌云: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农,衣食两般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支虚。

买得良田干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官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死无期。

总总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憾归。

不知足的人,就是像这样生活在功名富贵永无满足的欲望里,苦苦恼恼过了宝贵的人生。《佛遗教经》说:“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诚然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有一个人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对他说,清早,...

一棵摇钱树

一棵摇钱树,这是过去封建时代落伍的社会里,父母想把...

【推荐】别醒悟得太迟了

我总认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以慈悲心维护社会...

惜福从惜食惜衣做起

礼拜天,父亲看着那抱怨早餐不好吃的儿子,心想:今天...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

以法自御为常富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鸡蛋真的很有营养吗

很多人认为鸡蛋是人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每天都要进补...

父母悦,即为孝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

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

这个地方我们值得一说的就是:所有的菩萨大概你要行菩...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

【佛教词典】分舍利窣堵波

【分舍利窣堵波】 p0385 西域记六卷二十页云:现足侧有...

【佛教词典】光宅

(人名)梁杨都光宅寺法云,善法华,世称光宅,其法华...

婆媳之间

媳妇对师父说:我对婆婆已经够好了,但是她仍对我不好...

佛门的七众弟子

一、比丘(Bhiksu):是男众出家后,受具足戒者。 二、...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问答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

11种情况下的人最好别吃辣

1、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不宜吃辣椒,慢性气管...

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儿,不能让事儿做我们,所以佛教徒天天欢喜地面...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生气》

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

临终病苦最易受用的法门

有一次,我到一间道场,那间道场一向是打禅七的。咦!...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圣严法师:多情须讲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