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如瑞法师  2016/0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师父说:“什么是佛?可以有很多种答案,那我试举一种。有个小和尚,他突然想起来问他的师父:‘师父,请您老人家告诉我什么是佛。’他的师父看看小徒弟:‘哇,你就是佛!’小徒弟一愣:‘师父,我怎么没感觉到呢?’师父说:‘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这是告诉我们什么呢?从理性上来说,我们众生都具有佛性,佛性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呀!但你得到受用了吗?如果没有得到受用,就是你的佛睡着了!

我们要修行,就是要唤醒我们本具的佛性。所以,众生和佛也就是一念之间。就像伸出这个手,如果迷,就是凡夫;肯转念,一念觉就是佛。所以,学佛很快乐,学佛很简单,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每一天早晨起来,你都能够想到:不管今天有没有太阳,让我的心里都充满阳光;不管今天有没有月亮,让我的心里都充满清凉!不管今天来临了什么,我需要面对什么,我都保持一颗安定的心,不要着急。

刚才我回答什么是佛,只说了一种,如果还接着说呢,什么是佛?佛就是觉悟了的人!觉悟了的人的境界是什么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地奉献众生!我想我们领导们听了都很高兴啊!佛法就是这么地与时俱进,佛法就是这么地真现实!所以,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佛法在哪里?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就像小鱼和它的妈妈在大海里一样,小鱼说:‘妈妈,我特别想看到大海啊!’鱼妈妈说:‘孩子,你不就生活在大海当中吗?’也许我们的善根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虽然我们天天生活在佛法当中,但是我们都没有受用到佛法。

如果我们继续说,什么是佛?佛是圆满了智慧的人,佛是具有大慈悲的人。佛的智慧圆满了,所以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一位人,难道你不对他生尊重心、生恭敬心?不愿意也成为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吗?所以,常随佛学,就是要学佛的智慧,就是要学佛的慈悲。这是我对什么是佛,又补充说了很多种回答。

什么是修行?也可以回答很多很多。今天,前面的这些法师们,已经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的修行方法。讲得太多了,反而我们记不住了,要不要我给你们说一点儿简单的呀?

好,如果你问什么是修行,答:‘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事情,做到有事成无事,操心用心不累心。’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心能转境,我们就和佛念念相应;如果心被境所转,那你就会痛苦。

慢慢我们就知道了,原来这个心非常地微妙。让它大呢,它可以大如虚空,包容一切;小呢,小得就像针尖儿那么大。不要说跟别人过不去,有时候它还和自己过不去,你看看我们的心多小啊!因此,学佛法就是放开我们的心量,让我们学会用好心来看待这个世界——心好,你看到的一切都好;心大,你就能够包容!

如果要懂得佛法,可以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断。这一辈子都在断什么?断烦恼。因为断烦恼就会得到快乐!那用什么断烦恼?就是用学到的佛法的智慧。所以我们每天才要努力呀努力!

怎么样才会让我们心安呢?我们现在,如果再找一个安心的人,这个很难遇到啊!但是我们学了佛法,有了佛法的智慧,有因缘,善知识可以给我们安心。我们迷的时候是需要师父来度;悟了呢,是不是我们自己就要从内在里生起这种正能量啊?天天地要鼓励自己!

我也是善于鼓励自己的人!我每天就想啊:‘如瑞,你不要看你很小,也许这个世界都长满了大树,你只是大树底下不被人知道的一颗小草,那也希望你努力地长。就因为那么一点点的绿,你也可以给世界带来美好!'

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是你好一点,我好一点,他好一点,我们在座的人都好一点,全世界的人都好一点……虽然我们不能一下子改变这个世界,但是不久的将来,这个世界一定能够变好!大家相信不相信啊?再有一个安心法呢,是给我们居士们说的噢!得失之心处事难,不得不失自坦然,回归无求心自在,原来心安一切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众生皆有佛性

这年,我在关中,有一天,迎祥寺一僧人来找我,说寺里...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

心性上的体悟对学佛人有什么重要性

问: 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见,是名真心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

一念心性具足十如是

我们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谓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

回光返照,做你该做的事

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时第六意识开始修观─回光返照...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

明得因果心量大

我们的心量不够大,不能打开,往往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

真修行人要过的吃喝关

吃喝关,是循序渐进的:从吃素到少量,到少餐。身体越...

【佛教词典】善法行

【善法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九位。此位菩...

【佛教词典】弄物不知名

禅林用语。形容愚昧凡夫不知自己原本即具有佛性。碧岩...

情迷痴爱恼人心

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跟随佛陀修行,比丘们都必须出外...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

受完戒后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

在业障重的时候,应先读诵大乘经典

用我们的心修行,一心。我们无论念哪部经,都告诉你一...

圣严法师《苦报与福报》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丰富,也是最...

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问: 请问老和尚,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本焕法师...

《华严经》的四种法界

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呀,谈四种法界。事法界,就是从...

人生四件可悲的事情

第一件可悲之事:干坏事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真正的喜乐

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这是密宗的讲法。修佛法还是...

四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