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对来生的轮回有所期待,该怎么办

净界法师  2016/03/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对来生的轮回有所期待,该怎么办

如果我现在已经养成一种对来生有所期待,怎么办?那我们看下面一段,我们要思惟轮回的过患。

其实你来生得一个果报会有问题,即便你今生修了善业,来生变成一个大富长者,甚至于是一个大国王,但是你在三界得果报,你就一定有三种障碍:

第一种,起惑。安乐的果报肯定让你产生贪爱,或者不如意的时候产生瞋恚,那么这个烦恼活动久了就造罪,第三生就到三恶道受用痛苦了。所以这个三界的果报——惑业苦,互相牵引,辗转增盛。

印光大师曾经警告那些修习善业,甚至于念佛的人,对一个在念佛的背后已经埋下对来生有所爱取的人,提出一个“三世冤”的警告,他说:”念佛人你不发菩提心,不发愿求生净土,就为你的来生种下一个贪爱的种子。”我们都知道,佛号是阿弥陀佛创造的无量的功德,所以你的心一接触佛号的时候会产生感应道交,你可以把佛的功德,转成你的功德——“自他不二”。但是,你成就这么大的功德,你没有发菩提心,你没有好好地去引导往菩提心走,往净土中走,取而代之你对来生有所期待,那么会有什么结果呢?

你第二生果然是快乐,第二生果然大自在——大富长者。但是,有问题了!因为你在造这个善业的时候,已经埋下祸根,你已经埋下一个贪爱的种子,所以,第二生快乐出现的时候,你一定会放逸!为什么我快乐一定会放逸呢?因为你在每次拜佛的时候,已经把贪爱的种子埋下去了,所以果报出现的时候,你埋下的种子——那个贪爱的种子就起来活动,你一定会放逸的。一个人一放逸,就开始造罪了,尤其你福报越大,造罪越重。

你第二生会因为你福报大的关系——造业,第三生就直接到地狱去了。印光大师说:“这个地狱的果报,虽然是第二生造的,但是你第一生的种子已经埋下去了。因为你造善的时候,没有发菩提心,已经把第三生的地狱种子预埋进去了。第三生的地狱跟你第一生造善的时候起了一个不好的愿力有关系,叫‘三世冤’。”这个痛苦在第三生才表现出来,我们一般正常是第二世就表现出来了。但是这个种子,因为你不发菩提心,所以你第二世富贵的时候,你就忘了,颠倒妄想,然后就放逸。

所以说你今生对来生有爱取,你要小心!

你第二生会满你的愿,但第二生的快乐是什么?佛陀说,一个人不发起菩提心,而产生贪念娑婆的心,去修善,这个叫做“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就是说,你在享受第二生快乐的时候,就好像吃一个巧克力蛋糕,吃起来很甜美,很幸福,是吧?但是,不幸的是那个蛋糕里面有毒药,你同时把毒药吃下去了,“初虽美味,终成大患”,等到毒瘾发作的时候,第三生,你就要堕入痛苦。

诸位!你去想想看,如果来生让你做大国王,然后第三生让你去受刀山油锅,这两个,两个都要哦!你愿不愿意?对了!但是很奇怪,我们明明知道,你还是对来生有所期待,因为你没有看到真相,就是我们看到蛋糕,但是没有看到蛋糕背后的毒药,我们往往产生一种直觉性的判断,所以了解真相很重要!人生因为颠倒,我们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其实你把真相看到了,我们就要改变错误。当然你也不要勉强自己,必须用智慧来疏导,才会死心塌地改变。

所以,生死过患就是说:你来生的期待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埋下了第三生的过失。总而言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在你没有成就圣道之前,在你不是法身菩萨之前,三界包括诸天的快乐都是火宅,你随时有堕落恶道的可能。这个你必须有危机意识,除非你成就了法身菩萨,你回入娑婆,乘愿再来,那另当别论,生死凡夫先求解脱很重要。所以你对来生有所期待,那你在想到第二生快乐的时候,请你也想一想第三生的痛苦,这个时候你就会改变你的想法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这个充满竞争与追求的社会里,人们总是认...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

拯救刀兵劫的万德洪名

一个个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报应,不信这个举头三尺有...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

【佛教词典】虚妄法

(术语)色声等五欲之法,其体虚假不实,故云虚妄。法...

【佛教词典】四圣十哲

四圣,指后秦鸠摩罗什之优秀门徒道生、僧肇、道融、僧...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

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

业相与净相

在修忏悔的过程中,原本潜伏在我们心中的业障、烦恼障...

一美元的智慧

你懂得禅的智慧,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用,随时随地都可以...

想当官还是要靠积德

在世间法当中,如果有人说谁将会成为考试官,那很多想...

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问: 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明贤法师答...

医学博士为什么要素食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有怪癖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怨恨

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呵斥。...

彼佛国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原文】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

参禅悟道要真见自性

你们到禅堂里来是干什么的呢?为了开悟的嘛,为了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