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净界法师  2016/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们讲到庚六识大圆通,识大圆通它的重点就是,不管我们生命当中发生什么事情,你就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因为心是根本。从唯识的角度,唯识所现的关键在唯识所住。在唯识学的思想,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尽量不要住在事相,而是住在道理。我们从事相思考,你是障碍重重,永远跳不出去的;你从道理上思考,你会发觉每一个法,都是顺逆皆方便,对你都会有帮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在你的生命成长过程中,都扮演一种不可缺少的增上力量,就是从道理来思考。

从经文上来看,弥勒菩萨出家的时候,烦恼不轻,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啊!但是伟大的日月灯佛并没有去诃责他,因为诃责也没有用,他也不是故意的,这是他的习气。佛法重视的是方法,你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方法,你就会出现真实的功德,诸法因缘生嘛!你上了正确的高速公路,他就会被带到一个正确的目标去。所以日月灯佛就告诉弥勒菩萨说:“没关系,你烦恼重不怕,佛法多的是法门啊。”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嘛。佛教里面不怕你烦恼重,就怕你不修学。所以他就不断地告诉他:“你现在老是遇到这些名利啊、权贵啊…你不要住在外境,你就观察你这一念心,只要把心安住在真理就可以了。”那么他这样子做,会有什么样结果?

我们看经文:【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历劫以来,他就是不断地观察这一念心,经常把心安住在真理,而不是住在事相上。以这个真理为住,历劫以来,以此“唯心三昧”来侍奉恒沙诸佛。这时候,他这种追求世俗名利的这种习气、这个颠倒想,消灭无余啊!因为一个人他会产生烦恼,他肯定向外攀缘,一定住在事相。所以《楞严经》它是从根本对治,把你那种有所得心除掉以后,这些枝叶花果自然消失掉了。

不过蕅益大师说,这里的歇灭无有是指他远离粗的烦恼,就是远离遍计执,但是没有离开依他起。他知道外境是内心所变现的,所以没有什么好执着的,都是虚妄的。但是他对于能变现的那一念心——依他起的心,还是有所住,他远离外境的住,但是他没有远离对内心的住。

他在什么时候才有真实的成就呢?等到燃灯佛出现于世的时候,他把那个能变现的、明了的心——依他起,也把它放掉,这时候远离外境的执取,也远离内心的执取,成就无上妙圆识心三昧。这个以唯识学来说,是证得圆成实性,远离遍计执也远离依他起。“遍计执”指的是外境的执取,“依他起”是内心的执取。这时候他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呢?所有的圣道,一定是对真理的觉悟。我们看他是怎么觉悟的。

他能够看到无穷尽的虚空,在虚空当中十方的国土,这个国土当中有净秽有无。这个“净”是清净的四圣法界,这个“秽”是染污的六凡法界,那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有——从依他起的角度、从因缘果报,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叫做因缘有。从本性来观它是自性空,叫“无”。所以说,这个世界到底有还是没有?那得从什么角度来看。从因缘来看,它的确有它的假相;但是从它的真实义来看,它的确是本来无一物的。那么这些净秽有无,都是怎么回事呢?都是我当下一念心之所变现。所以我了如是唯心识现的缘故,我现在能够一念心识流出无量的功德庄严。

佛陀在《楞严经》的前文,有一段讲到:凡夫的一念心啊,流出种种的障碍,你“汝暂举心,尘劳先起”。为什么你起心动念就烦恼重重?为什么佛陀心一动,那是无量的功德自在呢?这个地方佛陀说:“你应该去好好反省你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本质是没有差别,但是我们的心,怎么就被我们操作得这么的复杂障碍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所住,不是我们本质有问题,是我们的作用出了差错。

如果我们能够把心带回家,你看:一念心识流出无量的功德庄严,而蒙佛陀授记,次补佛位,是贤劫未来的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第四尊,他是第五尊。“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我整个下手处就是观察一切法都是我一念心所变现的,而成就识心圆明。从一念的心识当中,成就圆满的智慧,而悟入了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就是二空真如,就是我们回归到一念心性叫圆成实性。

远离依他跟遍计执,我们前面说过,先远离遍计执,再远离依他起。“得无生忍,斯为第一”,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斯为第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

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

一颗有主的心

元朝的时候,连年的战火,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有家归...

憨山大师《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佛学漫画】清明·生命之思

认知死亡的过程,同样也是一场生命的疗愈,目的是在死...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功德最大的就是救命

阿弥陀佛。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这个机缘呢是刚刚...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

买枸杞子别贪「色」

很多人觉得这个枸杞子颜色暗红不鲜亮,没卖相。其实不...

不吃肉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吗

许多人在考虑要吃素时总会担心:如果不吃肉,能获得足...

【佛教词典】沙弥与大僧随行异同

子题:沙弥约戒体同大僧无作、沙弥 行事钞·序:“(一...

【佛教词典】长安寺

位于北平翠微山西南隅。旧称翠微寺,又称善应寺。创建...

如何修行才能培养福德因缘

问: 如何修行才能培养福德因缘? 妙境法师答: 培养福...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

为了念佛求生而示现在世间上的祖师们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

马祖道一的棒喝脚踢

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

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 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如何看待慈善事业与念佛的关系

在《无量寿经》里面,佛早已对这种问题有个答案。在这...

慈悲语二十条

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